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大洪水灾害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只有利用防洪工程才能够对抗洪水的侵袭,保护人民的生面财产安全。今年来,我国水利防洪工程的设计能力提升,借助GIS技术,可以模拟洪水多发区的降水情况,以及设计的防洪工程在防洪中的表现。虽然,防洪工程的设计能力提升了,但是防洪效果依然没有达到预期,因为很多防洪工程的质量不过关。

  • 标签: 防洪工程 建设 堤防设计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进步,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对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而言,其技术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也为我国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必须积极地借鉴先进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对我国现如今的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这样才可以使其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 标签: 土木工程 钢结构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对于市政工程监理而言,这是一个繁杂的工作,它的形式存在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其涉及到的专业也较多,因此这便要求相关监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以及相关监理工作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中让市政工程有所保障。

  • 标签: 市政工程 监理工作 解决方案 市政项目
  • 简介: 摘 要:我国如今比较经常使用的通信电源主要有两种,交流供电电源与直流供电电源。因为铁路通信设备逐渐的趋于交流和直流这两类的供电类型,所以,目前的铁路通信电源同样能够由此进行直流和交流电源之间的持续性的供电,而蓄电池可以科学有效的,保障这两种类型的电源进行连续的供电。

  • 标签:   铁路通信电源 铁路通信设备 应用
  • 简介: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人们对房屋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多 ,建筑行业为满足人们差异化的需求而提出人性化服务宗旨 ,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休闲、安全等功能性需求 ,致使建筑行业电气系统及相关设备的安装量与日俱增 ,导致电气安装技术不断处于更新升级状态 ,希望可以保证配电箱、配电柜、弱电设备安装质量。本文针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给出了一系列预防的措施。

  • 标签: 建筑 电气 故障 诊断 措施
  • 简介:摘 要:随着现代“横向一体化”的质量管理思潮涌现,并且成为现代主流管理思想,同时也滋生了一种新型的物流运作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旨在尽最大的可能,在较少的物流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快速的生产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产品,并且要不断的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保障潜在客户的现实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赢取广大客户的信赖,获取丰厚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推动物流事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质量管理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革新,其质量管理已经不再仅仅的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逐渐的延伸到整个物流产业链的质量管理、控制,为了有效的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研究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兴起逐渐的引起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有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供应链管理模式协同物流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督促产品质量的保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系统性认识还是比较欠缺的,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探究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期望能够为物流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1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内涵 在制造性质的企业管理中,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是最为关键的管理性工作,只有保障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有效的实现产品的真正使用价值,而且能够为产品带来不错的增值效益。物流作为制造性质的企业运作的重要环节,保障产品质量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我们不能独断的判定产品流通环节独断疏忽,而且只有在产品的根源上保障质量,产生高质量的,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才可能降低流通过程中的产品损失,同时增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赖,从而督促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质量保障工作。质量是产品在标注售价后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是消费者着重关注产品的点,同时,质量的优劣可以决定产品最终的量化,即数量,在满足固定客户的需求的同时,使得潜在客户关注到该产品,获取潜在客户的消费行为,从而扩大该产品的消费人群,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高质量的产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产品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还会反作用于社会建设,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除此之外,质量存在很主观的一面,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不同,且接收能力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产品质量的内涵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并不与产品质量的客观性相违背,因此,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工作应该涵盖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内涵需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人民消费观念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2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是立足于企业的市场调查和调查结果分析进行的,其控制内容包括产品的最初设想、产品的制作、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运作流程的质量保障。这是企业内部产品质量保障的关键,除此之外,从企业外部因素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产品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分销商、外协厂商等实体性产业链是一个经济、社会效益直接挂钩的,与产品自身的质量形成统一的整体,综合形成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两大组成部分,即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和企业外部的质量控制。所有的产品环节均围绕质量的不断改善而进行。所谓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来说,便是产品的核心企业与产品的各个供应商面对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在同一的衡量标准及平台上保证产品质量。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是在完全打破“质量壁垒”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与各大运营商的协作模式,以客观公正、系统集成的态度对待产品生产周期与质量控制的整个环节,在销售观念、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开放式的质量控制,保证在整个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产品的损耗,并且建立一条通畅的、优化的、敏捷的、受控的质量链路,在整体上加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控制得益于供应商、合作伙伴、分销商、外协厂商等外部控制因素的协同配合。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的售后服务,整个运营体系的完善,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质量的过硬,而且得益于合作伙伴、分销商、外协厂商等对质量保障的坚守,各大外部产品质量保障环节真正落实到产品质量的本质坚守,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破损,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获取消费者的信赖,可以产生好“蝴蝶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形成良性循环,督促产品质量的保证。 3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框架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框架表现为: (1)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环境对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尽可能的创设优良的生产环境,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生产前,保障产品生产的无毒无害、干净卫生,产品成型后,还要对产品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确定生产环节无漏洞,在销售的过程中,要选取产品适应的环境,避免质量损耗,产品的整个设计——销售过程,每个环节均要保证质量的无损。 (2)保证产品生产技术的先进,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承,而且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资金等,提高产品质量的控制率,同时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市场良性循环,在市场的监督下,保证产品质量的更上一层楼。 (3)在产品量控制的执行层上,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文化道德素质,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高他们质量保证意识,每个操作人员认真的做好质量保障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人为失误,造成质量损失。 (4)确立规范的运营目标,建立顺畅、连续、平稳、受控的质量流,摆阔产品设想的质量流、市场信息流、消费需求流、质量计划流、以及产品质量的改进流和控制流。在正确的运营目标的指导下,明确企业的社会形象与责任,提高质量管理水准,不仅要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获取绵延不绝的社会效益,综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链条 (企业内部、企业外部 )的实施方案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要想实现质的跨越,只在理论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付诸行动,才能实现质的突破与完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链条 (企业内部、企业外部 )的实施的最大特色在于: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及外部管理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的运营方法,而且需要依靠技术人员的精确衡量,避免产品缺陷,尽最大的努力及时的筛查出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性原因,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解决质量问题。除此之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链条 (企业内部、企业外部 )的实施要确保企业文化及运作方式的与时俱进,优胜劣汰,及时的更新运作观念,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市场消费需求的运作模式,积极的培育锻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产品的柔性指标,即软实力,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消费市场的活跃。另外,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认知上,要不断的强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及更新,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在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将这些收益重新用于产品质量的打造上,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形成产品运营市场的良性循环,获取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感,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消费市场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保证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5 结束语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不是仅仅的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单一的环境控制,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从生产技术、人员素质、社会环境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性的管理,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与全世界的思想、经济等往来越来越频繁,单一的管理模式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观念、方法、实施等各个环节均要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保障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总之,供应链管理模式协同物流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督促产品质量的保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工作应该涵盖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内涵需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人民消费观念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明勤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分析 [J].价值工程 ,2010,29(3):123-125. [2] 赵金毅 ,张辉 ,李明芬等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J].航天工业管理 ,2009(12):16-20. [3] 常兰 .制造企业供应链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技术研究 [D].重庆大学 ,2012(10):106-107. [4] 刘胜龙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D].中国人民大学 ,2009(11):312-314. [5] 王国华 .中条山集团物资供应系统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D].天津大学 ,2010(13):207-208. [6] 尹子阳 .公司精益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山东大学 ,2012(12):178-179. [7] 雷兆坤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质量策划研究 [D].华东理工大学 ,2007(11):1052-105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