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芬太尼、曲马多、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选择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静注芬太尼2ug/kg,Ⅱ组静注曲马多1mg/kg,Ⅲ组静注芬太尼0.2ug/kg,5分钟后寒战评分。结果Ⅰ组的寒战评分给药前与给药后5分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和Ⅲ组给药5分钟消失,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Ⅱ组有两例恶心的症状。结论曲马多、芬太尼对于麻醉后寒战有很好的疗效,芬太尼值得推荐。

  • 标签: 曲马多 芬太尼 舒芬太尼 麻醉后寒战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芬太尼超前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静脉镇痛作用。方法将妇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40),术前不予氟比洛芬酯,术后芬太尼150u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进行静脉PCA镇痛。Ⅱ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芬太尼100u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进行静脉PCA镇痛。术后随访48h,记录各时间点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4hⅡ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Ⅱ组的不良反应低于Ⅰ组。结论芬太尼超前复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且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 超前复合 妇科手术 术后静脉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文章针对性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经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中110例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微创手术治疗施予研究组,传统手术治疗施予参照组。针对不同组别、不同治疗方法,来记录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通过数据对比,来分析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结果 结果一:统计患者组间临床指标,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较低,同时手术以及住院平均用时较少,与参照组各项指标对比鲜明,结果P<0.05;结果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54(98.18%)远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6(83.64%),数据对比鲜明,结果P<0.05。结论 将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中,能够全面优化患者临床指标,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且效果确切,值得推荐并广泛使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普外科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文章针对性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经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中110例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微创手术治疗施予研究组,传统手术治疗施予参照组。针对不同组别、不同治疗方法,来记录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通过数据对比,来分析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结果 结果一:统计患者组间临床指标,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较低,同时手术以及住院平均用时较少,与参照组各项指标对比鲜明,结果P<0.05;结果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54(98.18%)远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6(83.64%),数据对比鲜明,结果P<0.05。结论 将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中,能够全面优化患者临床指标,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且效果确切,值得推荐并广泛使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普外科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包括一般临床资料、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手术资料等可能影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根据术前、术后静脉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显示存在DVT,分为术前DVT组(n=24)和术前无DVT组(n=274),术后DVT组(n=125)和术后无DVT组(n=17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术前、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无患者因DVT发生致残或死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升高和年龄因素是影响术前DVT发生的临床因素(均P<0.05);年龄、卧床、术后脱水≥3 d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是影响术后DVT发生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升高(OR=1.725,95%CI:1.149~2.590,P=0.009)和年龄(OR=1.055,95%CI:1.005~1.107,P=0.029)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65,95%CI:1.040~1.092,P<0.001)和术后D-二聚体升高(OR=1.091,95%CI:1.019~1.168,P=0.013)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D-二聚体升高的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DVT风险高。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医护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包括一般临床资料、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手术资料等可能影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根据术前、术后静脉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显示存在DVT,分为术前DVT组(n=24)和术前无DVT组(n=274),术后DVT组(n=125)和术后无DVT组(n=17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术前、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无患者因DVT发生致残或死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升高和年龄因素是影响术前DVT发生的临床因素(均P<0.05);年龄、卧床、术后脱水≥3 d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是影响术后DVT发生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升高(OR=1.725,95%CI:1.149~2.590,P=0.009)和年龄(OR=1.055,95%CI:1.005~1.107,P=0.029)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65,95%CI:1.040~1.092,P<0.001)和术后D-二聚体升高(OR=1.091,95%CI:1.019~1.168,P=0.013)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D-二聚体升高的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DVT风险高。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医护 危险因素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