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60—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4%,1970—1980年为7.8%。1981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算)达到1819.39亿美元,其中印尼占42.5%,菲律宾与泰国分别占19.1%和18.4%,马来西亚占13.2%,新加坡占6.8%。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新加坡最高,为5045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167美元,菲律宾与泰国分别为703美元和694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4美元。

  • 标签: 东盟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 年平均增长率 制造业部门 石油产量 农业产值
  • 简介:东盟国家与世界石油市场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是纯石油出口国,新加坡是一个炼油业基地,菲律宾与泰国则是纯石油进口国,为此,1973年和1979年开始的石油价格两次暴涨,对东盟各国经济的影响,便显得苦乐不匀,迥然不同。按照常理,产油国应在石油涨价中增加收入,提高经济发展实力;非产油国则会扩大石油进口支付,加重财政经济困难;而炼油国将在石油加工中获得好处。但这毕竟是普通

  • 标签: 两次石油危机 东盟国家 石油进口国 石油出口国 世界石油市场 石油收入
  • 简介:一、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从六十年代起,东盟各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内经济建设,着手执行各种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各国经济先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种经济形势的形成,当然并非偶然,它取决于当时各种国际和国内条件。首先,各国政局逐渐趋向长期稳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于1963和1965年相继获得独立或单独成立国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于1965年分别进入马科斯和苏哈托的长期执政时期。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东盟各国政府的首脑人物,有的从未更迭,有的虽已易人但仍然保持了各项经济政策的延续性,这对六、七十年代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行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其次,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恢复和摸索发展,各国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建设经验。随着国家

  • 标签: 经济发展战略 东盟国家 八十年代 经济发展计划 交通运输条件 苏哈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