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食管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筛查与治指南,将促进中国食管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食管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筛查与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食管筛查与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食管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食管筛查与治效果,为中国的食管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食管肿瘤 筛查 早诊早治 指南 中国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筛查与治是降低人群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治指南,将极大推进中国肺癌筛查的同质性和优质性,提高肺癌筛查的效果。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指南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肺癌筛查与治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针对肺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肺癌筛查与治实践,提升中国肺癌防控效果。

  • 标签: 肺肿瘤 筛查 指南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胃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诊、治能够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胃癌筛查与治指南,将促进中国胃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胃癌筛查的效果。中国胃癌筛查与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胃癌筛查与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胃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胃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胃癌筛查与治效果,为中国的胃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筛查 早诊早治 指南 中国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筛查与治是降低人群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治指南,将极大推进中国肺癌筛查的同质性和优质性,提高肺癌筛查的效果。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指南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肺癌筛查与治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针对肺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肺癌筛查与治实践,提升中国肺癌防控效果。

  • 标签: 肺肿瘤 筛查 指南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筛查与治是降低人群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治指南,将极大推进中国肺癌筛查的同质性和优质性,提高肺癌筛查的效果。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指南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肺癌筛查与治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针对肺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肺癌筛查与治实践,提升中国肺癌防控效果。

  • 标签: 肺肿瘤 筛查 指南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国家癌症中心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制定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治指南。制作系统评价流程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分级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方法,并根据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条目进行报告。在系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综合考虑了证据的利弊、证据的质量、筛查经济成本、多学科临床调查对象的反馈和面对面的专家共识意见,针对乳腺癌筛查与治中适宜人群、技术流程等进行循证推荐,旨在规范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治实践,提升中国女性乳腺癌防控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女性 筛查 早诊早治 指南 中国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国家癌症中心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制定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治指南。制作系统评价流程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分级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方法,并根据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条目进行报告。在系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综合考虑了证据的利弊、证据的质量、筛查经济成本、多学科临床调查对象的反馈和面对面的专家共识意见,针对乳腺癌筛查与治中适宜人群、技术流程等进行循证推荐,旨在规范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治实践,提升中国女性乳腺癌防控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女性 筛查 早诊早治 指南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3省城市癌症治项目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以浙江、安徽和辽宁3个省份作为研究现场,招募17 983名40~74岁肺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风险评估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既往史和癌症家族史等信息;从项目参与医院获取LDCT检查的研究对象资料。筛查依从性采用筛查参与率表示,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DCT筛查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7 98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6.52±8.22)岁,男性占51.9%(9 332名);曾经吸烟(包括目前吸烟和既往吸烟)者占69.5%(12 495名);共计6 269例接受了LDCT筛查,筛查参与率为34.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50~69岁年龄组、女性、被动吸烟者、饮酒者、有肺癌家族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者更易进行LDCT筛查;而目前吸烟人群的LDCT筛查依从性较低。结论中国城市地区肺癌高危人群LDCT筛查依从性仍有待提高;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肺癌家族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与筛查依从性有关联。

  • 标签: 肺肿瘤 早期诊断 横断面研究 低剂量螺旋CT 筛查依从性
  • 作者: 李辉章 郑荣寿 杜灵彬 张思维 朱陈 魏文强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防治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膀胱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1998—2015年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处上报国家癌症中心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经审核质控后统计膀胱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和合计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并汇总1998—2015年间中国肿瘤登记膀胱世标发病率和世标死亡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拟合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膀胱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粗发病率为5.80/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0/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7/10万;粗死亡率为2.3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31/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2/10万。男性膀胱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第7位,发病率为女性的3.8倍,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4.0倍。城市地区发病率为农村的1.4倍,西部地区发病率和中部地区相近,均低于东部地区,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发病率相似。膀胱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45岁和55岁组快速上升,在80~84岁组和85岁组到达高峰。时间趋势分析显示,中国膀胱发病率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1998—2007年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58, P<0.001),2007—2015年呈下降趋势(APC=-3.82,P<0.001)。膀胱世标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速度有所减缓,1998—2003年和2003—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3.65%(P=0.002)和1.42%(P<0.001)。结论膀胱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存在明显的性别、地区和年龄流行差异。中国膀胱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烟草控制,倡导中老年患者树立治意识。

  • 标签: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作者: 李辉章 郑荣寿 杜灵彬 张思维 朱陈 魏文强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6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防治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膀胱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1998—2015年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处上报国家癌症中心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经审核质控后统计膀胱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和合计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并汇总1998—2015年间中国肿瘤登记膀胱世标发病率和世标死亡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拟合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膀胱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粗发病率为5.80/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0/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7/10万;粗死亡率为2.3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31/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2/10万。男性膀胱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第7位,发病率为女性的3.8倍,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4.0倍。城市地区发病率为农村的1.4倍,西部地区发病率和中部地区相近,均低于东部地区,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发病率相似。膀胱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45岁和55岁组快速上升,在80~84岁组和85岁组到达高峰。时间趋势分析显示,中国膀胱发病率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1998—2007年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58, P<0.001),2007—2015年呈下降趋势(APC=-3.82,P<0.001)。膀胱世标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速度有所减缓,1998—2003年和2003—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3.65%(P=0.002)和1.42%(P<0.001)。结论膀胱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存在明显的性别、地区和年龄流行差异。中国膀胱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烟草控制,倡导中老年患者树立治意识。

  • 标签: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目前,以外科为主的食管综合治疗方案大体分为手术加辅助化疗或化放疗、化放疗加或减解救手术和术前化放疗加手术3种,但这3种不同治疗手段治疗食管的随机试验至今疗效不一。普遍认为,食管的治疗应严格按照肿瘤分期来实施。对于0~Ⅰ期患者,通常单纯手术治疗即可;对于Ⅱ-Ⅲ期患者,则选择手术加或减新辅助治疗:而对于Ⅳ期患者,则采用非手术治疗。

  • 标签: 外科治疗 食管癌 解救手术 综合治疗方案 单纯手术治疗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各省市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子宫体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中国50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符合标准的368个登记处数据纳入分析,按地区(城市、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和年龄等因素分层,计算子宫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子宫体发病和死亡数据。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果2015年纳入分析的368个登记处覆盖309 553 499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计全国子宫体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8.90/10万),东部地区发病率(12.12/10万)高于中部地区(9.94/10万)和西部地区(8.25/10万)。估计2015年全国因子宫体死亡病例数约1.6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2.40/10万)与农村地区(2.39/10万)相似;中部地区死亡率(2.55/10万)高于东部地区(2.32/10万)和西部地区(2.31/10万)。结论中国子宫体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 标签: 子宫体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肿瘤登记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各省市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子宫体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中国50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符合标准的368个登记处数据纳入分析,按地区(城市、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和年龄等因素分层,计算子宫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子宫体发病和死亡数据。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果2015年纳入分析的368个登记处覆盖309 553 499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计全国子宫体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8.90/10万),东部地区发病率(12.12/10万)高于中部地区(9.94/10万)和西部地区(8.25/10万)。估计2015年全国因子宫体死亡病例数约1.6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2.40/10万)与农村地区(2.39/10万)相似;中部地区死亡率(2.55/10万)高于东部地区(2.32/10万)和西部地区(2.31/10万)。结论中国子宫体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 标签: 子宫体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肿瘤登记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2015年子宫内膜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通过数据质量审核和评估,纳入2011—2015年各年份中质量控制合格的肿瘤登记数据,提取子宫内膜癌病例。将子宫内膜发病病例分为子宫内膜样、非子宫内膜样、其他和不明确的病理类型。分地区、年龄别分层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子宫内膜发病和死亡例数。根据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世标率。结果2011—2015年纳入分析的质量控制合格的登记处分别为158、176、239、235和231个,登记覆盖人口约为4.88亿人,其中城市地区约2.55亿人,农村地区约2.33亿人。2015年全国估计新发子宫内膜53 600例,发病率为7.74/10万,世标率为5.13/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9.15/10万)高于农村地区(6.20/10万)。估计死亡10 700例,死亡率为1.60/10万,世标率为0.98/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1.78/10万)高于农村地区(1.40/10万)。实际发病病例中,有70.92%(23 641例)为子宫内膜样,5.13%(1 709例)为非子宫内膜样,23.95%(7 982例)为其他和不明确的病理类型。全部病例发病年龄为(55.9±10.6)岁,其中子宫内膜样的发病年龄[(55.7±10.0)岁]小于非子宫内膜样[(57.7±10.8)岁](P<0.001)。城市地区各病理类型的发病年龄均高于农村地区(P<0.001)。实际死亡病例的死亡年龄为(63.9±12.5)岁,城市地区病例死亡年龄[(65.3±12.5)岁]高于农村地区[(61.4±12.2)岁](P<0.001)。结论我国城市、农村地区子宫内膜疾病负担存在差异,应分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政策。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肿瘤登记 中国
  • 作者: 毛友生 高树庚 王群 师晓天 李印 高文俊 管福顺 李小飞 韩泳涛 刘永煜 刘俊峰 张康 柳硕岩 付湘宁 方文涛 陈龙奇 吴庆琛 肖高明 陈克能 焦广根 张石江 毛伟敏 戎铁华 傅建华 谭黎杰 陈椿 徐世东 郭石平 于振涛 胡坚 胡振东 杨逸坤 丁宁宁 杨丁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032,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 455000,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郑州 450003,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456550,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胸外科 456550,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西安 710038,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成都 610041,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沈阳 11004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石家庄 050011,山东省济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272001,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福州 35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武汉 43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200030,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胸外科,成都 61004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400016,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长沙 41000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142,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医院胸外科 456592,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南京 210029,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杭州 31002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广州 51006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福州 350001,黑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太原 030001,天津市肿瘤医院胸外科 30006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杭州 310003,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食管调查数据库以了解中国食管的临床流行特征和外科治疗状况。方法由计算机团队和胸外科临床专家团队合作开发网络平台临床资料数据库,简称"十一五食管临床治疗登记数据库",授权70家合作分中心将2009—2014年经外科治疗的食管癌病例录入数据库。结果8 181例资料相对完整且有随访信息的外科治疗后食管癌病例入组。男性6 052例,女性2 129例;平均年龄60.5岁。食管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1.8%(148例)的患者有心理创伤史;92.0%(7 527例)的患者只有中学以下文化程度或未接受过任何教育;62.0%(5 072例)的患者不经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80.0%(6 544例)的患者常吃粗粮;45.5%(3 722例)的患者只能饮用未经处理的水;42.0%(3 436例)的患者有不良进食习惯,包括6.2%(507例)的患者吃饭快,12.2%(998例)的患者喜食烫食,23.7%(1 939例)的患者喜食油炸食品;53.9%(4 410例)的患者有吸烟史;34.5%(2 822例)的患者有经常性饮酒史。鳞癌7 813例,占95.5%;腺癌267例,占3.3%;腺鳞癌25例,占0.3%;小细胞50例,占0.6%。1 800例(22.0%)患者因病变较晚或切除有困难接受术前辅助治疗。5 870例(71.8%)患者接受左侧开胸入路手术治疗,2 215例(27.1%)患者接受右胸入路手术治疗。96例(1.2%)患者接受其他途径外科治疗。8 001例(97.8%)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180例(2.2%)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切除治疗。术后30 d内死亡率为0.5%(43例),术后Ⅱ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951例),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61.6%和52.9%。结论大数据结果显示,食管的发生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经济社会地位低、常吃粗粮、不能常吃蔬菜水果以及吸烟和饮酒等有关。但仍需要通过队列观察研究的证据支持。外科技术的提升以及综合治疗的合理应用使中国食管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所提高。

  • 标签: 食管肿瘤 大数据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肾及泌尿系统其他发病死亡数据估算全国2015年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估全国501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共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纳入标准。提取肾及泌尿系统其他(ICD10:C64-C66,C68)数据,按地理位置(东部、中部、西部)、城乡、性别、年龄分层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发病、死亡人数。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中标率)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世标率)进行计算。结果2015年全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新发病例数为7.42万例,其中男性4.69万例,女性2.73万例,发病率为5.40/10万,中标率为3.57/10万,世标率为3.56/10万。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新发病例数分别为5.34万例和2.08万例,发病率分别为6.93/10万和3.45/10万,中标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新发病例数分别为3.92万例、2.06万例和1.44万例,发病率分别为7.60/10万、4.47/10万和3.63/10万,中标率依次降低。2015年全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死亡病例数为2.71万例,其中男性1.69万例,女性1.02万例,死亡率为1.97/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均为1.21/10万。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95万例和0.76万例,死亡率分别为2.53/10万和1.26/10万,中标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34万例、0.84万例和0.51万例,死亡率分别为2.61/10万、1.83/10万和1.30/10万,中标率依次降低。结论中国肾及泌尿系统其他疾病负担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以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工作。

  • 标签: 肾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纵隔淋巴结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结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纵隔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结,胸骨劈开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