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脏MR技术在各种缺血及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评估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心脏MR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模式、扫描序列及影像表现进行基本的介绍,旨在提高影像医师的诊断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成像定量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细胞外容积(ECV)分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心脏增强CT及MRI检查的20例STEM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心脏增强CT采用双层光谱探测器进行后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和前门控碘延迟增强扫描。迭代重建和光谱重建获得常规图像和全息光谱图像。通过多平面重建得到与MRI图像相匹配的心脏短轴位图像。基于延迟增强期全息光谱图像数据重建出碘密度图用于心肌CT-ECV的计算。并分别计算基于CT和MRI的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的ECV。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ICC)比较两次测量及不同方法测量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方法比较CT-ECV和MRI-ECV值的相关性。结果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CT-ECV值分别为51.21(49.27,53.00)%、38.64(36.17,40.00)%和51.21(49.27,53.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H=43.17,P<0.01)。梗死心肌CT-ECV值显著高于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CT-ECV值(Z=-24.60、35.40,P均<0.01),但可挽救心肌与远处心肌CT-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0,P=0.15)。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T1值分别为(1 554.85±70.94)、(1 443.85±67.28)和(1 307.05±91.73)ms,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51.35,P<0.01)。梗死心肌T1值高于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T1值(t=-5.07、9.55,P均<0.01),且可挽救心肌显著高于远处心肌T1值(t=5.38,P<0.01)。梗死心肌、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MRI-ECV值分别为55.00(49.27,57.75)%、33.50(29.00,35.00)%和27.00(26.00,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H=47.12,P<0.01)。梗死心肌MRI-ECV显著高于可挽救心肌和远处心肌MRI-ECV值(Z=37.45、-20.30,P均<0.01),且可挽救心肌显著高于远处心肌MRI-ECV值(Z=17.15,P<0.05)。2名医师测量的CT-ECV与MRI-ECV值一致性较好,Bland-Altman分析的偏倚分别为-0.1%(95%CI:-5.5%~5.2%)、-0.8%(95% CI:-9.8%~8.2%),ICC值分别为0.92和0.94。CT-ECV和MRI-ECV一致性检验Bland-Altman 分析的偏倚为4.0%(95% CI:-9.0%~16.9%),ICC值为0.88,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5,P=0.001)。结论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的ECV分数能够定量评价STEMI后心肌细胞外间隙的变化,有助于定量评价心肌缺血后组织学改变。

  • 标签: 心肌梗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