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初诊、未经治疗的HIV阴性梅毒患者共163例。入组患者跟根据诊断结果分为隐性梅毒组(39例)、无症状神经梅毒组(43例)和有症状神经梅毒组(81例)。应用等电聚焦电泳联合免疫固定法检测入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OB,并判定脑脊液OB阳性结果。比较隐性梅毒和神经梅毒患者OB阳性率的差异,同时分析OB阳性和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生化、常规指标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评估脑脊液OB诊断神经梅毒的效能。结果入组163例梅毒患者中97例脑脊液OB阳性。隐性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和有症状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分别为12.8%(5/39)、65.1%(28/43)和79.0%(64/81)。有症状[64(79.0%)]及无症状神经梅毒[28(65.1%)]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显著高于隐性梅毒患者[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 < 0.0167)。有症状神经梅毒亚型的OB阳性率分别为脊髓痨93.3%(14/15),麻痹性痴呆89.5%(34/38),脑膜血管型81.8%(9/11)和眼梅毒41.2%(7/17)。以眼梅毒OB阳性率最低,且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 < 0.008)。晚期神经梅毒患者OB阳性率(90.6%、48/53)显著高于早期神经梅毒(68.5%、37/54)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6、P = 0.005)。OB阳性神经梅毒患者IgG指数及脑脊液白细胞、IgG、IgG合成率、总蛋白较OB阴性患者显著升高。脑脊液OB阳性诊断神经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7.2%和74.2%,与本研究采用的神经梅毒诊断"金标准"一致率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1。结论与隐性梅毒相比,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显著升高,提示脑脊液OB可能对神经梅毒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脑脊液OB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为脑脊液OB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梅毒 神经梅毒 寡克隆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