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该2例患者分别因双下肢无力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和右下肢麻木半年就诊,MRI上表现为与椎管平行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最终术后病理诊断为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椎管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平台3.0 T MR设备上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IDEAL-IQ)和魔镜成像(mDixon Quant)序列对肝脏、胰腺与腰椎椎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定量评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6名健康志愿者[男15名,女21名;年龄(24.39±2.28)岁],分别在两个不同平台3.0 T MR上对腹部与腰椎行IDEAL-IQ和mDixon Quant序列扫描。两名观察者测量所有志愿者肝脏、胰腺和腰椎(L1~L5)椎体的FF值并进行两序列间对比分析。结果两名观察者所测数据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IDEAL-IQ与mDixon Quant序列定量测量肝脏FF值为3.74±0.89、3.69±0.80;胰腺FF值为4.66±1.37、4.63±1.35;腰椎各节椎体FF值如下:L1为32.29±7.98、32.32±7.85;L2为35.08±9.15、35.08±9.20;L3为37.75±9.93、37.61±9.82;L4为37.15±9.82、37.26±9.84;L5为37.79±9.58、37.72±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DEAL-IQ与mDixon Quant序列均可定量测量肝脏、胰腺和腰椎椎体FF值,其测量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 标签: 腰椎 胰腺 肝脏 脂肪定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磁共振同步非对比剂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SNAP)成像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分辨率高、同时获得固定多对比图像集、扫描时间较短的优势,适用于病变范围较长且走行曲折的头颈部血管,为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与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检查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对SNAP技术原理以及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应用和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同步非对比剂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 头颈部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夹层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脑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对中脑“燕尾征(swallow tail sign, STS)”显示及定量的影响,寻找最佳AF。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征募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3.0 T MRI检查,包括CS-SWI序列(AF=0及CS2、CS4、CS6、CS8、CS10)。对SWI的相位图像进行观察和测量,计数不同AF中STS显示数量。测量相位值(phase value,PV)并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采用Cohen's Kappa分析评估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和STS主观评价的组间一致性;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fficient,ICC),验证PV值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AF下STS显示率的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中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对比不同AF条件下SN和STS图像质量的差异。P值经Benjamini-Hochberg的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法校正,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名观察者间的主观评分一致性极好(Kappa>0.80)。PV值测量和主观评分的组内一致性极好(ICC>0.80)。当AF≥6时,STS图像表现为清晰度明显下降,且STS的显示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SNs的SNR和CNR在AF>2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STSs的SNR和CNR在AF>4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脑SWI图像定量数据结果可知,对STS结构的观察可根据SNR、CNR以及主观评分和显示率变化,可考虑CS4,扫描时间减少4 min 9 s (70.7%)。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压缩感知 燕尾征 加速因子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及图论分析方法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小世界功能网络改变。材料和方法前瞻性纳入29名T2DM患者(T2DM组)和2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进行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的rs-fMRI扫描,获取大脑小世界网络属性的参数值,包括σ、λ、γ、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Lp)、全局效率、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Eloc)及节点局部效率,并统计分析两组间网络属性差异、临床资料、各量表评分的差异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稀疏度0.05~0.50范围内,两组被试均存在经济的小世界网络;在稀疏度0.05~0.50范围内,与HC组相比,T2DM组的大脑网络El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显著降低(P<0.05);在0.30、0.34、0.36、0.40稀疏度下,与HC组相比,T2DM组的大脑网络Eloc属性显著降低(P<0.05);此外,T2DM组的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嗅皮质、右侧缘上回、左侧颞中回脑区的节点局部效率显著降低,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眶内额上回、左侧楔叶脑区的节点局部效率显著升高;T2DM组的Lp AUC值与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digital mode test,SDMT)评分呈正相关(r=0.38,P=0.04);σ AUC值(r=-0.45,P=0.02)、γ AUC值(r=-0.40,P=0.03)与SDMT评分呈负相关;λ AUC值与SDMT评分(r=0.45,P=0.01)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r=0.45,P=0.02)呈正相关;Cp AUC值与同型半胱氨酸(r=0.39,P=0.04)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r=0.46,P=0.01)呈正相关。结论两组的大脑网络均表现出经济的小世界属性。T2DM患者大脑网络的局部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与认知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红蛋白存在相关性,且T2DM患者多个脑区节点局部效率异常,提示认知和情绪功能活动异常,为糖尿病脑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T2DM大脑网络改变机制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线索。

  • 标签: 2型糖尿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小世界脑网络 图论分析 网络效率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神经营养不良导致脑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为特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指一组导致胰岛素抵抗的若干相互关联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代谢紊乱可严重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诱发和进展。MRI是一项评估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无创技术。现就PD患者脑结构与功能改变及代谢紊乱相关因素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代谢综合征 脑功能 脑结构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技术手段,由于其扫描时间过长,使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降低,产生不可逆的运动伪影,导致图像质量受损,对临床诊断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缩短MRI扫描时间的需求非常迫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就是采用远低于传统采样定律要求的采样点进行重建并加以恢复,可缩短信号采集时间。该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时间,且不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甚至可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就CS技术在颅脑MRI的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在多种常规MRI扫描序列上的应用进展,为临床扫描实践及CS技术的完善和未来科研热点提供多角度信息。

  • 标签: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稀疏性 扫描时间 加速因子 图像质量 信噪比 诊断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次数和图像空间采样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space sampling, IRIS)对颅底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multi-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S-EPI 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49例,年龄(42.00±19.3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单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和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分别为8、6、4、2)。测量计算两侧小脑和脑干脑桥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两位观察者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检验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ADC、SNR、CNR及主观评分与SS-EPI DWI序列的差异性。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后续多重比较并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结果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5、0.871、0.782、0.880、0.847)。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间比较,两侧小脑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当激发次数为8时,MS-EPI DWI序列左脑桥脑干处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4、2时两侧脑桥脑干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8、6、2时,MS-EPI DWI序列两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及主观评分均大于SS-EPI DWI序列;其中当激发次数为6时,左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和右侧小脑SNR、CNR,右侧脑桥脑干SNR及主观评分较SS-EPI D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具有SNR较高、几何畸变小等优势。对于颅底部成像,临床推荐使用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为6次。

  • 标签: 颅底 扩散加权成像 空间采样的图像重建 磁共振成像 激发次数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腰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lower back pain,LBP)患者脑灰质体积及基于小世界网络方法的脑结构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LBP患者及2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进行了fMRI扫描。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为了反映整体网络效率,通过脑网络的统计研究来比较两组间脑网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BP涉及多个脑功能区灰质体积减小(P<0.001);LBP的大脑网络表现出明显更长的特征路径长度(P<0.001),更低的集聚系数(P=0.001)、全局及局部效率(P<0.001),并倾向于具有不稳定且效率低下的大脑网络结构。此外,LBP患者在多个脑区均呈现了功能连接性的显著降低(P<0.001)。结论LBP引起多个脑区灰质萎缩及脑网络结构拓扑属性损害,为揭示LBP疼痛调节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脑功能网络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腰背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灰质
  • 简介:摘要目前,脊髓磁共振成像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改善了脊髓成像质量,使定量测量成为可能,并逐渐应用于各种脊髓疾病诊断。作者对脊髓DTI成像技术及在健康脊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脊髓压迫症、脊髓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和肿瘤等多种脊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脊髓DTI成像除能定量描述健康脊髓的扩散特点,还能早期诊断各种脊髓疾病并明确病变范围,监测病情进展及评估术后恢复情况。

  • 标签: 脊髓疾病 扩散张量成像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脊髓压迫症 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脊髓损伤 脊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征评分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征(asymmetrical prominent cortical veins,APCVs)评分、静脉phase差值(Δφ)、静脉phase差值比值(rΔφ)、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FVH征评分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4例单侧MCA狭窄的急性/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基本资料及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NIHSS入院,NIHSS出院)。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SWI检查。两位影像科医师分别测量并评估MCA狭窄程度以及FVH征、APCVs征评分;观察病灶周围静脉,测量并计算静脉phase差值(Δφ)及比值(rΔφ),测量梗死核心体积。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轻-中度组和重度-闭塞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FVH、APCVs评分组间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3组(整体、轻-中度组、重度-闭塞组) FVH评分与APCVs评分、Δφ、rΔφ、NIHSS评分、梗死体积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FVH征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重度-闭塞组的FVH、APCVs评分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3;t=4.89,P<0.001)。整体比较,FVH评分与APCVs评分、rΔφ、NIHSS入院评分之间正相关(r=0.55,P=0.001;r=0.35,P=0.04;r=0.39,P=0.02)。无论整体比较还是分组比较,FVH评分与Δφ、NIHSS出院、梗死体积均无相关性(P>0.05)。APCVs评分是FVH评分的影响因素(B=0.48,P=0.002)。结论脑梗死责任动脉狭窄越明显,FVH征和APCVs征的范围越大,而FVH范围越大,局部脑缺氧越明显,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血管高信号征 磁敏感加权成像 氧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在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及缺血半暗带(IP)的酸碱度(pH)变化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4至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亚急性梗死患者(亚急性梗死组)的资料,另选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I、DWI、动脉自选标记(3D-pCASL)及APTw检查。基于DWI图像、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APTw图像确定亚急性梗死组IC及IP的范围,包括血流半暗带(CBF-DWI不匹配区,IPCBF)以及代谢半暗带(APTw-DWI不匹配区,IPAPT),采用3D ROI半自动测量亚急性梗死组患者IC及IPCBF的APTw值及体积。亚急性梗死组梗死侧与对侧APTw值比较、对照组双侧APTw值比较、IC与IPCBF区APTw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IPCBF1.5体积、IPCBF2.5体积与IPAPT体积的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亚急性梗死组IC区与梗死健侧、对照组间各APTw值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梗死组IPCBF区与IC区APT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PCBF1.5对侧相比(3.7±1.7、-1.84±1.48、5.57±2.75),IPCBF1.5的APTwmax(3.07±1.41,t=-3.012,P=0.006)、APTwmin[-1.30(-1.74,-0.57),Z=-2.099,P=0.036]、APTwmax-min(4.51±2.58,t=-3.273,P=0.003)值减低;与IPCBF2.5对侧相比[-1.53(-2.80,-0.91),5.31±2.61],IPCBF2.5的APTwmin[(-1.08(-1.60,-0.49),Z=-2.616,P=0.009]、APTwmax-min(4.41±2.72,t=-3.228,P=0.004)值减低。IPCBF1.5体积[107.51(50.08,138.61)mm3]、IPAPT体积[99.00(53.27,121.335)mm3]、IPCBF2.5体积[89.91(51.53,139.87)mm3]逐次降低(χ²=7.913,P=0.019),且IPCBF2.5体积明显小于IPCBF1.5体积(P=0.037)。结论亚急性脑梗死IC酸碱代谢变化不显著,而IP局部存在酸碱代谢失平衡,且代谢半暗带的范围与血流IP相吻合。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梗死核心 半暗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度编码(sensitivity encoded,SENSE)和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E,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对3D mDixon Quant技术腰椎椎体脂肪定量的影响,并分析腰椎椎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与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020年1~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募健康志愿者96名,其中男性45名,女性51名,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3.85±17.98)岁。将志愿者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在Philips Ingenia CX 3.0 T MRI设备上采用3D mDixon Quant序列并使用不同加速技术(SENSE和CS)结合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 (SENSE AF=2、4)和(CS AF=2、3、4、5、6、7、8)对志愿者行全腰椎扫描。两名放射科医师在Philips ISP (IntelliSpace Portall Version7)工作站上采用双盲法测量腰椎椎体(L1~L5) FF值,并对不同AF时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值均>0.75)。不同AF时3D mDixon Quant序列测量腰椎椎体FF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53),但不同AF时SNR和CNR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0.006)。其中,CS3和CS7组、CS4和CS7组、CS4和CS8组间SNR和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6时扫描时间较SENSE 2时缩短了60.66%,但FF值、SNR和CNR较其他组(S2、S4、CS2、CS3、CS4、CS5)而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椎体FF值在3个年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20.876,P<0.01)。其中,青年组FF值分别小于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青年组中,男性腰椎椎体FF值高于女性(P<0.05),而在中年组和老年组,男性FF值略低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腰椎椎体FF值与BMI呈中等正相关(r=0.634,P<0.01),而女性FF值与BMI无相关性(r=0.207,P=0.146)。结论3D mDixon Quant序列结合CS技术评估腰椎椎体脂肪含量是可靠的,且选择CS的AF最大为6时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扫描时间,实现脂肪含量的快速、精准测量。年龄、性别和BMI等因素均对腰椎椎体脂肪含量产生影响,在对不同个体进行腰椎椎体脂肪含量分析和评估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腰椎 脂肪含量 3D mDixon Quant 压缩感知 加速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足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表现,探讨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HB)对新生儿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临床确诊HB新生儿的DWI及三维重T2加权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s T2* weighted angiography,3D SWAN)资料。依据苍白球T1WI信号将HB患儿分成两组:正常信号组(HBn组,46例)及信号增高组(HBh组,29例)。同时收集44例健康的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测量ADC值并计算双侧苍白球与额叶白质比值(rADC值),计数脑内3D SWAN低信号灶(微出血)例数。分析MR各参数的组间差异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的相关性。结果HC组、HBn组、HBh组苍白球的rADC值依次减低(P<0.05),而HC组与HBh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HC组相比,HB组的脑内微出血数量明显增加(P<0.05)。HB组rADC值与TSB水平正相关(r=0.202,P=0.013),但是,脑内微出血数量与TSB水平无相关性(P=0.278)。结论HB患儿苍白球水分子扩散受限,并与总胆红素水平相关;HB患儿易伴发脑内微出血,需要在治疗过程予以重视。

  • 标签: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闭塞性梗死是其常见类型。脑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下降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代谢及化学环境的改变,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MRI结构像,甚至一些常规功能成像难以显示脑梗死的酸碱代谢变化。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技术可以检测脑代谢物的改变,评估梗死后脑组织的代谢变化,明确缺血组织化学环境演变。笔者着重就APT技术及其对脑梗死病理生理及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脑梗死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代谢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磁共振成像常见的征象,为FLAIR序列上蛛网膜下腔相对于脑脊液的迂曲条状高信号影。除了脑血管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FVH征的出现,而且FVH征也有特定的好发位置。FVH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它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代表软脑膜的缓慢逆向侧支血流。FVH征的出现临床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它来评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脑梗死,也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此外,FVH征在评估血管再通、预后及转归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完整地评价FVH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对FVH的定义及发生机制、临床应用、展望做一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存在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并分析其临床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确诊的新近发生青年性脑梗死患者54例(男43例,女11例;年龄39.5岁)及新近发生老年性脑梗死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69岁),征募21名年龄、性别与青年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男17名,女4名;年龄41岁)作为对照组。收集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观察脑内各种CSVD的MRI表现并进行评分,包括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cular space,EPVS)、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e,WMH)、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以及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计算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评分(total burden scores of CSVD,TBS)并进行分级。比较3组间CSVD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青年性脑梗死患者CSVD发生率明显增高,但比老年性梗死低(P<0.05)。多因素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与青年性脑梗死基底节和半卵圆中心EPVS以及总体负担评分具有独立相关性;LI与年龄密切相关;吸烟是CMB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常同时合并脑小血管疾病改变。高血压、吸烟及年龄可能是青年性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小血管病变 临床因素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