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47例接受PTC及颈部淋巴结切除手术且经超声诊断科检查的患者,男63例,女84例,年龄(45.76±2.72)岁,年龄范围为32~55岁。所有患者均行SWE检查并接受手术,按照术后病理情况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71)与未转移组(n=76)。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定量资料,记录弹性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最小值(Emin);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Emax与Emin的弹性杨氏模量值最佳截断值,以截断值诊断PTC颈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价Emax与Emin对PTC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Emax[233.71(231.21,235.47)kPa]、Emin[43.23(41.56,45.13)kPa]均高于未转移组[60.47(59.69,61.65)kPa、1.37(1.30,1.5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弹性杨氏模量值Emax截断值为214.32 kPa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7.4 %,结果显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弹性模量值Emax、Emin值有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定量参数可以显著提高预测PTC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性。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弹性杨氏模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CEUS)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的198例患者(227个结节),男94例,女104例,年龄(47.06±15.33)岁,年龄范围为22~69岁。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比较常规超声和CEUS诊断PTC被膜侵袭的效果。结果227个癌灶中,150个为侵袭性,77个为非侵袭性。常规超声检查时,非侵袭组(非侵袭性癌灶)和侵袭组(侵袭性癌灶)的病灶大小、边界及造影前病灶附近被膜是否连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时,非侵袭组和侵袭组的病灶动脉期灌注模式、造影后病灶附近被膜是否连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后病灶动脉期向心性灌注、病灶附近被膜不连续与被膜侵袭相关。CEUS诊断灵敏度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规超声。结论CEUS对PTC被膜侵袭的检查较常规超声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袭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