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GBZ 98-2020)已经发布,于2021年5月1日起实施,替代《放射工作人健康要求》(GBZ 98-2017)和《放射工作人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2011)。本文就新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修订相关背景、修订的基本原则、重要指标的修订依据、标准应用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尤其是对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的确定、检查方法和检查报告等方面详细说明,以避免在标准使用中可能会产生的误解和疑虑。

  • 标签: 健康要求 职业健康 监护规范 适任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工作人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数据的剂量、职业类别和异常原因分布情况,为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质量和改善医疗机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放射诊疗机构职业健康系统"收集2020年度全国医疗机构单个监测周期个人剂量监测值超过1.25 mSv的个案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20年全国31个省份共监测到剂量异常数据1 113人次,异常率为2.48‰;主要为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分别占68.01%和18.78%;剂量异常数据主要分布在1.25~5 mSv区间;导致剂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佩戴或使用个人剂量计,占63.88%;由于工作量增加导致的剂量监测数据异常的放射工作人占全部异常人员的12.32%,平均年个人剂量为5.14 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的年个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具体可行的放射防护管理和奖惩制度,减少不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情况发生;重点关注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的职业照射,采取轮岗等措施降低个人剂量水平;建议制定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数据标准核查程序,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质量。

  • 标签: 个人剂量监测 异常数据 放射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7—2019年我国介入放射学工作人眼晶状体辐射剂量水平,掌握我国介入放射工作人眼晶状体剂量水平现状。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28个省份介入放射学工作人眼晶状体剂量监测数据,监测部位为左眼、评估指标为个人剂量当量Hp(3)、监测方法为热释光剂量计。分别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各年度及不同医院类别和级别人均年当量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2017—2019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眼晶状体剂量监测数据共2 981人次,眼晶状体年当量剂量范围为<最低探测水平(MDL)~64.48 mSv,人均年当量剂量为1.38 mSv,93.69%监测对象年剂量集中在<MDL ~5 mSv范围内,0.97%监测对象年剂量达到或超出国际新推荐的眼晶状体年均当量剂量限值20 mSv;综合医院和肿瘤医院人均年当量剂量分别为1.33和1.77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人均年当量剂量分别为1.39和1.16 mSv,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眼晶状体剂量水平高于二级医院(Z=2.894,P<0.05)。结论我国介入放射学工作人眼晶状体年当量剂量符合国家现行限值标准,但有部分放射工作人年剂量超出国际新限值标准,提示这类职业人群眼晶状体剂量超出国际新标准的风险较大,建议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眼晶状体剂量的持续监测工作,提高放射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眼晶状体剂量水平。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职业人群 眼晶状体 年当量剂量 H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