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逐步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颅内压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接受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对照组,接受逐步减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为逐步减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颅内压,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术前,两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逐步减压组颅内压分别为(30.74±2.51)mmHg、(25.11±2.06)mmHg、(21.34±2.01)mmHg、(16.74±1.54)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1±3.06)mmHg、(30.64±2.57)mmHg、(26.33±2.35)mmHg、(22.64±1.95)mmHg(t=12.88、19.03、12.40、18.20,均P < 0.001)。术前,两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MBI及GCS评分均上升,NIHSS均下降,两组术后6个月NIHSS、MBI、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1、6.26、13.07,均P < 0.001)。术中及术后6个月,逐步减压组脑梗死、迟发性脑血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4.35、4.83,均P < 0.05)。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多维度评估显示,逐步减压组4个维度(物质、躯体、社会、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9.80、8.68、7.76,均P < 0.001)。结论该研究首次从患者颅内压、生活质量、术后短中期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分析逐步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可行性,证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逐步减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神经功能,预防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逐步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回顾性分析 生活质量 对照研究 短中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根据是否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和持续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死亡3例(9.38%,3/32),对照组死亡4例(14.29%,4/28),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60,P=0.689)。术后2周,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3.88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7.746,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6.21%,25/29)高于对照组(62.50%,15/24),χ2=3.987, P=0.046。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可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LPS)术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体外可调压LPS,对照组采取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S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出血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