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加前部(晶状体后囊膜加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手术对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眼压、前房、视力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期间的6人7眼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年龄50~68岁,5眼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以上均经1周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7眼表现为3眼前房消失,4眼浅Ⅰ,眼压范围在21—40之间,晶状体均不同程度的混浊,共同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前房形成,眼压稳定,视力不同程度的恢复。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晶状体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压核进钩劈核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73例(73眼)白内障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患者分为压核进钩劈核组(37眼)及乳化劈核组(36眼)。比较两组中超声乳化时间、角膜参数、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视力等。结果乳化劈核组的超声乳化时间为(22.52±2.59)min长于压核进钩劈核组的(12.39±1.32)min(t=21.14,P<0.001);超声能量为(12.21±3.32)%高于压核进钩劈核组的(6.71±2.86)%(t=8.97,P<0.001);乳化劈核组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958.26±189.23)个/mm2,低于压核进钩劈核组的(2 137.41±248.57)个/mm2(t=3.46,P<0.001),且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22.23±5.17)%、角膜中央厚度(588.75±50.11)μm高于压核进钩劈核组的(16.35±3.18)%和(561.82±49.10)μm(t=6.24,2.32;P<0.001,<0.001)。手术后压核进钩劈核组角膜水肿轻于乳化劈核组,且视力优于乳化劈核组(Z=5.15,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应用压核进钩劈核可缩短超声乳化时间,通过降低超声能量,保障角膜内皮安全性,更好地提高视力且并发症较轻。

  • 标签: 超声乳化术,白内障 压核进钩劈核 角膜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