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这是一个"事件"的中国,在"和谐社会"的豪迈进程中,中国"事件"不断。这些"事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网络组织机制。我们需要先来看看网络组织公共讨论的一般机制。随着网络的普及,公共知识分子的言说空间也发生了明显的偏移——从传统等级化的学院和学术刊物走向开放、自由和平面化的"新公共空间"。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包装"成一个公共事件,并逐步以某些精英为代表形成根据该事件进行加工而获得的社会与道德辩题的正反方。有关平面媒体直接与网络挂钩,促进事件的公共化并进一步在公共化的事件讨论中塑造辩论方向。这基本上会是一个无法律的空间,因为

  • 标签: 公共空间 公共知识分子 自足性 公共化 公共讨论 平面化
  • 简介:回归十年,举国欢腾。香港人有足够的理由庆祝,因为基本法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自治权力,而中央政府的持续慷慨又保证了香港的金融稳定和社会发展。作为法律学人,则专注于提炼有意义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转化和解答。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发现“香港基本法模式”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并非尽善尽美,甚至遗留了一些非常重要且棘手的宪法问题,这些问题将进一步考验大陆的政治智慧和大陆宪法学者的理论能力。

  • 标签: 中央与地方关系 香港基本法 政治智慧 法律学 自治权力 社会发展
  • 简介:"依法行政"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制度要素,但该要素所预设的严格规范框架逐渐不能适应世界范围内行政权权能结构与行政法规则体系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结构性需求。中国行政法改革采行功能主义路径,大力引进行政的公开性与民主性理念及其制度,对原有行政法体系形成较大冲击。"新行政法"试图进行理论回应,其根本的规范性诉求就在于"依宪行政"。这一理论与制度的变化只能回溯到宪法层面进行解释。"依法行政"必须依靠理论背景更加厚重的"依宪行政"才能够克服传统行政法治模式的危机,实现行政法治模式的扩展。本文导引出的"依宪行政"的问题域和制度域还有利于重新思考并探索一种"行政宪政主义"的宪法实施路径,因而具有更为根本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依法行政 依宪行政 行政法治模式 行政民主 行政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