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康柏西普(conbercept)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OP 96例(19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96眼)。A组与B组分别以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治疗。A组雷珠单抗需要每月进行注射,共注射6次;B组,康柏西普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后3个月仅注射1次,共4次。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为72.92%(70/96),与B组的治愈率75.00%(72/96)相近(χ2=0.054,P=0.816);两组复发率均为6.25%(6/96)。结论康柏西普治疗ROP的效果与雷珠单抗相当,但注药次数较少而且较进口的雷珠单抗更具有适用性。

  • 标签: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 因子,生长,血管内皮 药物,抗VEGF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短期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双眼ROP且需要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玻璃体内注射0.25 mg/0.025 ml康柏西普;观察组,41例,玻璃体内注射0.15 mg/0.015 ml康柏西普,观察比较两组短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后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420),两组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3)。两组治疗后短期各时间点眼压较术前升高,不同时间点眼压差异有统计意义(F=17.67,P<0.05),观察组注射后5 min及30 min的眼压低于对照组(F=56.87,P<0.05)。结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两种剂量的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均可有效抑制ROP病情进展,达到满意的治愈率。而玻璃体内注射0.15 mg/0.015 ml剂量康柏西普,术后眼压的短期变化更小。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糖尿病伴神经病变患者86例,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胫神经以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情况,且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均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确切,但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该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性,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依据患者情况,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证据。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部动脉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