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大鼠4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和吸烟+组,每组25只。吸烟+组大鼠接受12周被动吸烟干预后,2组大鼠均于背部肌肉内放置铁片,铁片对应位置皮肤外放置磁铁加压,每次2 h,每天5次,连续加压6 d建立4模型。在造模后即刻,每组取3只大鼠处死后取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造模后1、3、7、14 d,每组各取3只大鼠,用卡纸法测量创面面积;创面面积测量后处死大鼠取创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MMP-9/TIMP-1比值。记录2组剩余各10只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造模后即刻,单纯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面积肌纤维坏死溶解,肌原纤维排列疏松,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吸烟+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量坏死肌纤维溶解并逐渐消失,肌原纤维排列疏松,弥漫性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多于单纯组。(2)吸烟+组大鼠造模后1、3、7、14 d创面面积均明显大于单纯组(t=3.019、2.549、2.181、3.674,P<0.05或P<0.01)。(3)造模后1~14 d,2组大鼠创面组织MMP-9、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造模后1、3、7、14 d,吸烟+组大鼠创面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和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单纯组(t=4.783、4.508、6.325、7.204,3.078、2.989、4.081、4.696,P<0.05或P<0.01);2组大鼠创面组织TIMP-1蛋白表达水平相近。(4)吸烟+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48.9±2.6)d,明显长于单纯组的(35.2±2.3)d(t=12.477,P<0.05)。结论吸烟通过上调压创面中MMP-9的表达,导致MMP-9/TIMP-1比值失衡,从而影响大鼠4创面的愈合。

  • 标签: 伤口愈合 压力性溃疡 吸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按照奇偶数原则划分为参照组(n=36)和干预组(n=36)。参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穴位按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穴位按摩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豆治疗,后续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神经生理指标。结果:接受治疗以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由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神经生理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耳穴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其周围神经传到速度,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电缆敷设与次接线作为变电所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工艺好坏严重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质量与水平,必须予以高度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而对前期策划与准备、中期具体施工流程与技术、后期防火封堵与检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些许借鉴。

  • 标签: 变电所工程 电缆敷设 二次接线 工艺改进
  • 作者: 秦晓筱 杨华俊 王越 刘丽萍 王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70;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100069
  • 简介:摘要连续脑电图监测是一种可实时监测重症患者脑功能变化和亚临床癫痫发作情况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重症病房中。在所有监测到的异常脑电图波形中,发作-发作间期连续体不属于明确的发作或发作间期波形但同样存在可能的发作性特征及癫痫发作的风险,其中单侧放电、频率大于2 Hz及叠加其他波形成分的异常波形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风险更高。然而,目前针对该异常脑电现象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尤其在临床治疗流程上尚无指南可循。文中将全面、系统地梳理此类波形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高风险特征,为临床及时干预、提早应对并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重症监护病房 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瑞格列奈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7月~ 2015年 12月于我院就诊的年龄≥ 60岁的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患者 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瑞格列奈组( A组, 100例)和门冬胰岛素 30R组( B组, 100例),疗程 3个月,以空腹血糖( FPG) <7.0 mmol/L,餐后 2 h血糖( 2 hPG) <10.0 mmol/L为治疗目标;将血糖 <3.9 mmol/L定义为低血糖事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 FPG、 2 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微量清蛋白、肌酐( Cr)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在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 3个月后 FPG、 2 hPG及 HbA1c、 Cr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瑞格列奈治疗年龄≥ 60岁的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对肾功能无影响。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应用瑞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瑞格列奈;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pagli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stage III).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stage III) who were over 60 years ol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gglinide group (group A, 100 cases) and insulin aspartate 30R group (group B, 100 cases) were treated for 3 months with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 7.0. Mmol/L,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 10.0 mmol/L was the treatment target, and blood sugar < 3.9 mmol/L was defined as a hypoglycemic event. The levels of FPG, 2 hPG, HbA1c, urinary microalbumin, creatinine (Cr),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nd changes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of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saf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FPG, 2hPG, HbA1c and Cr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 0.05). Conclusion Regglinid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sugar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stage III) aged more than 60 years, and has no effect on renal function. Regglinid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健康足月新生儿不同日龄时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其随日龄的变化及其血流动力学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日龄(121例)、14日龄(188例)、28日龄(327例)健康足月儿列入研究对象,使用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测量心脏血管腔径、各心脏瓣膜血流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不同日龄组间各参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日龄时不同出生体质量和胎龄的足月新生儿心血管腔径、瓣口血流速度、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日龄、14日龄、28日龄3组新生儿的心血管腔径全部指标及瓣口血流速度全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FS)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日龄与1日龄相比,主肺动脉内径(MPA)、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主动脉内径(AOD)增大,主动脉瓣口血流流速(AOV)、肺动脉瓣口血流流速(PAV)、尖瓣血流流速(MV)、三尖瓣血流流速(TV)增快(均P<0.05)。28日龄与14日龄相比,LAD、LVDs增大和PAV、TV、MV增快(均P<0.05),MPA、LVDd、AOD、AO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EF、FS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月健康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左心室功能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日龄增长,新生儿主肺动脉及左心系统腔径均增大,各瓣口血流速度增快,而左心室收缩功能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4~28天,左心系统腔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V、TV、MV增快。推测足月健康新生儿14日龄或者更短时间内肺血管阻力下降至正常,肺循环建立基本稳定,左右心室顺应性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新生儿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