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儿童先天性鼻中线囊肿瘘管切除术的手术效果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3例先天性鼻中线囊肿瘘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0例,女童23例,月龄9~145个月,平均月龄35.6个月。全部患儿术前均行鼻窦薄层低辐射CTMRI检查。所有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下鼻中线囊肿瘘管切除术,根据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病变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全部鼻骨深层、颅内硬膜外型以及疑似囊壁残留的鼻骨浅层病例均采用了内镜辅助下手术。对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并发症、复发外观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53例患儿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根类圆形包块21例(39.6%)、鼻梁针尖样瘘口13例(24.5%)、鼻梁类圆形包块9例(17.0%)等。病变部位包括鼻根22例(41.5%)、鼻梁中上段27例(50.9%)、鼻梁下段鼻尖4例(7.5%)。病变深度包括鼻骨浅层24例(45.3%)、鼻骨深层19例(35.8%)、颅内硬膜外层10例(18.9%)。手术入路包括鼻根横形小切口22例(41.5%)、鼻正中小切口27例(50.9%)、开放式鼻整形入路4例(7.5%)。全部患儿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均未行一期鼻背重建术。术后随访9~151个月(平均67.3个月),术后复发5例(9.4%),再次手术后治愈。全部患儿外鼻无畸形,外观满意。结论内镜辅助下鼻中线囊肿瘘管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 标签: 儿童 鼻中线囊肿及瘘管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治疗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新生儿婴幼儿3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手术时年龄5 d至3岁不等(其中15例为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按照术式不同分为鼻内镜下常规术式组和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组,改良黏膜瓣技术根据后鼻孔闭锁类型分别设计,双侧闭锁采用镜像L形切口,单侧闭锁采用交叉L形切口。术后规律随访2~3年,随访参数包括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再狭窄率、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患儿采用鼻内镜下常规术式,22例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手术时最低体重(2 200 g)和最小年龄(5 d)均来自改良黏膜瓣技术组。与鼻内镜下常规术式组相比,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组患儿的手术次数较少[(1.14±0.47)次比(2.69±1.20)次,t=5.552,P<0.001],住院时间较短[(7.70±3.22)d比(14.37±19.16)d,t=2.960,P=0.005],术后再狭窄率较低(9.1%比43.8%,χ²=6.156,P=0.013),并发症的发生率亦较低(13.6%比43.8%,χ²=5.955,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用于治疗新生儿婴幼儿的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婴儿,新生 鼻内镜 后鼻孔闭锁 黏膜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