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小鼠脑缺血灌注后脑白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青年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14只。采用线栓法短暂性闭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贴条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模型制作后第7天处死小鼠,应用HE染色检测脑梗死范围,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脑白质损伤程度以及小胶质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在脑缺血灌注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PGZ组小鼠移除贴条时间显著缩短(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缩小(P<0.05),皮质区和纹状体区MBP/NF200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增高(P均<0.05),CD16+/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而CD206+/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吡格列酮可减轻脑缺血灌注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和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吡格列酮 白质 神经保护药 疾病模型,动物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预防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发时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不同效果。方法收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低回声斑块数、斑块总数、血浆黏度、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再发过程中,氯吡格雷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逆转易损斑块并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再发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不断优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因为其造价成本较低、施工效率较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施工中。基于此,本文在简单介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特有优势,阐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后,阐明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钻孔灌注桩的技术发展,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 标签: 钻孔灌注桩 道路工程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