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分析。方法:入选48例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于2020年3月-2022年7月接受病情诊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研究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指标:SAS及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ICU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梗死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梗死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他们就诊时间分别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根据数据表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药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率92%与对照组有效治疗率78%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急性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显著,与统计学意义相符(P<0.05)。结论 急性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升高,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小牛血清去蛋白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其中HCV RNA阳性率85%,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P<0.001),针刺感染(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χ2=4.73,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χ2=8.65,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P=0.004)。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并发疾病 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检测分析要点构架。方法:共95起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收治食物中毒患者50例,对患者使用过的食品以及其粪便或呕吐物等进行检验,对23例中毒事件相关人员手拭子进行检验,对25例食物中毒事件相关食品加工间进行检验,参照国家规定标准对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检验检测。结果:(1)副溶血性弧菌为31.58%,大肠杆菌为9.47%,沙门氏菌为5.26%,金黄色葡萄球菌4.21%,志贺菌3.16%,变形杆菌3.16%,蜡样芽胞杆菌2.11%,中毒原因不详41.05%。(2)秋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为36.84%,夏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为31.58%,春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为17.89%,冬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为13.68%。(3)致泻型大肠埃希菌菌株62.79%,沙门氏菌菌株48.65%,金黄葡萄球菌菌株A型62.5%,A-C型25.0%,A-D型12.5%。(4)粪便中检出细菌64.0%,肛拭子中检出细菌38.0%,呕吐物中检出细菌20.0%,食品中检出细菌16.0%,手拭子中检出细菌30.43%,厨具中检出细菌24.0%。结论:微生物检验检测可有效确定食物中毒的细菌种类等,可进一步确定污染源,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治疗进行有效指导。

  • 标签: 食物中毒 微生物污染 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