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釉丛蛋白(TUFT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和Oncomine数据库中,有关肝癌及非癌组织TUFT1 mRNA表达的生物信息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自身配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132例HCC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析肝组织中TUFT1表达情况。按IHC染色强弱程度将肝癌分为高TUFT1表达组和低/不表达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5年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U检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IHC染色显示癌组织TUFT1定位于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其表达阳性率在肝癌组为87.1%,显著高于癌旁组的64.4%(χ2 = 18.563, P < 0.001)。肝癌患者TUFT1表达强度与HBeAg阳性(χ2 = 4.080, P = 0.043)、瘤体大小(χ2 = 9.388, P = 0.002)、伴有血管侵犯(χ2 = 14.885, P < 0.001)、TNM分期(χ2 = 13.516, P < 0.001)及患者伴腹水(χ2 = 5.940, P = 0.015)等显著相关;高TUFT1表达与患者的OS和DFS均呈负相关(P < 0.001)关系。结论TUFT1过表达与HBV复制、血管侵犯及预后差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癌诊断与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预后 釉丛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改良Valsalva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下腔静脉按压同步改良Valsalva动作(compress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CM)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以及右向左分流程度的影响,明确CM对卵圆孔未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偏头痛、头晕、胸痛等症状患者132例,均行安静状态下、传统VM、mVM、CM等辅助动作后,对比分析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以及右向左分流程度。结果采用辅助动作后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明显提高(88.6%比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26,P<0.001)。对右向左分流的程度,三种不同辅助动作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81,P<0.001);CM辅助动作最有助于大量右向左分流的检出,与VM、m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结论辅助动作对卵圆孔未闭诊断至关重要,相比于VM、mVM,采用CM后更有助于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以及判断右向左分流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卵圆孔未闭 辅助动作 右向左分流
  • 作者: 姚敏 王建军 王玲玲 秦艳艳 赛文莉 王理 沈水杰 姚登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通 226001 南通大学医学免疫学系,南通 226001,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通 226016,南通大学医学免疫学系,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通 226001 南通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南通 226001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肝癌发生模型探讨癌胚型Wnt3a动态表达规律及其早期监测价值。方法Sprague-Dawley(SD)鼠48只,以含2-乙酰氨基芴(2-FAA,0.05%)颗粒饲料喂养,诱发肝癌发生,对照鼠以颗粒饲料喂养,每隔2周留取肝组织和血液;肝组织经HE染色病理学检查并分组。以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基因和Wnt3a 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Wnt3a在肝组织的表达分布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肝组织和血清Wnt3a浓度。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依据病理学检查,将鼠肝分为对照、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和肝癌形成4组。全基因表达谱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在信号对数比率(SLR)>8 log2cy5/cy3时,癌前组和癌变组分别有268个、312个基因上调,57个、201个基因下调,这些显著改变的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肿瘤转移、细胞凋亡等。诱癌各阶段Wnt3a在mRNA水平表达增加,变性组(1.15±0.24,q=8.227)、癌前组(1.85±0.18,q=12.361)和肝癌组(2.59±0.55,q=18.0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11,F=121.103,P<0.001),变性组、癌前组和肝癌组分别上调4.6倍、7.4倍和10.4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Wnt3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变性组阳性率为66.7%(12/18,χ2=10.701,P=0.001)。癌前组和肝癌组均全数阳性(9/9,χ2=17.115,P<0.001)。癌变过程中肝及血中Wnt3a呈进行表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肝=176.711,P<0.001);癌变肝组织表达的Wnt3a分泌入血,血与肝Wnt3a水平呈直线相关(r=0.732,P<0.001)。结论Wnt3a过表达与肝细胞癌变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监测肝细胞癌变新标志物。

  • 标签: 肝细胞癌 基因表达 肝细胞癌变 Wnt3a 早期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成员Krüppel样因子5(KLF5)对肝细胞癌(HCC)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按自身配对法收集126例HCC术后癌及非癌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3.0 cm以上)制作芯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KLF5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价值。收集22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其KLF5水平;以同期4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以评价KLF5异常对良、恶性肝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对数据进行t检验、Z检验或χ2检验。结果HCC组KLF5表达阳性率为95.2%(120/126),显著高于非癌组的38.9%(49/126;χ2 = 14.385,P < 0.001)。KLF5表达与TNM分期(I期35%、II期40%、III期74.4%、IV期78.1%)、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水平、伴门静脉栓塞、HBV感染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单/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LF5高表达为HCC预后独立预测因素。HCC患者血清KLF5水平显著(P < 0.001)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如以血清KLF5 > 800 ng/ml和AFP > 25 μg/L为界,诊断HCC阳性率分别为90.48%和73.81%,比AFP特异、假阳性率低,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结论HCC组织及血中KLF5过表达,它与HCC临床分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分析KLF5水平有助于HCC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肝细胞癌 诊断 预后 转录因子 krüppel样因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