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路 徐海燕 王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 100021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报告的增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在全国各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开展的同时,肺癌患者的诊疗工作在新的疫情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肺癌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属于高危人群,需要严密防护,避免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与肺癌患者在临床症状之间易于混淆,这将给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文章将从不同层面阐述新冠肺炎疫情下医患如何携手,共同面对肺癌患者的精细化和个体化管理,期望这些建议能帮助肺癌患者平稳度过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肿瘤 诊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疫情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收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辽宁省甲肝疫情资料和已有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综合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1—3月辽宁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 460例,较去年同期(871例)上升67.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丹东和大连,2个市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3.35%。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16%,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分别占42.88%和32.88%。结论应该采取健康宣传、漏种儿童及时补种、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的防控体制,降低甲肝发病率。

  • 标签: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分析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Luminex NxTAG™ RPP试剂盒检测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样本,总结近一年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谱,为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和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8年12月到2019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共484例呼吸道感染样本,采用QIAamp MinElute Virus Spin Kit(50)进行总核酸提取,采用Luminex NxTAG™ RPP试剂盒检测样本中的病原体;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作图,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84份标本中,病原体核酸阳性样本有397份,总阳性率为79.96%,感染以甲型流感病毒2009型(influenza A H1N1pdm09 virus, H1N1 2009)、鼻病毒(rhinovirus, RhV)、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 MPV)为主。在年龄分布中,儿童组的H1N1 2009、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MPV、RhV、博卡病毒(bocavirus,BoV)阳性率相对较高;成人组的乙型流感(influenza B virus,FLuB)阳性率相对较高。H1N1 2009、RSV、MPV、BoV在门诊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FLuB在住院患者阳性率相对较高。在不同症状的患者病原体检测中,咳嗽与咳痰症状患者的样本RSV阳性率较高;而鼻塞症状患者的样本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 CoV)、MPV、RhV阳性率较高。大多数病原体在冬春季检出率偏高。结论H1N1 2009、RhV、MPV为2019年广州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加强对这些病原体的研究与监测,可作为广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控重点。

  • 标签: 呼吸道感染病原谱 Luminex 病毒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疫情形势严峻,初步调查显示,在抗击疫情一线,武汉市各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几乎都有医护感染发生。为了应对2019-nCoV疫情对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武汉市某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教训,分享在疫情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防控院内感染的策略和方法,期望有助于保护医护人员,维持疫情中日常医疗工作的运行,快速遏制疫情的蔓延。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折叠、修饰和分类的主要细胞器。病毒感染通常会干扰内质网的稳态,并导致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作为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内质网会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过减少内质网蛋白产生、增强蛋白折叠能力、促进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related protein degradation,ERAD)等途径减轻细胞应激压力。病毒感染诱导的ERS可以通过UPR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影响病毒感染进程。文章概述了UPR与宿主免疫反应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重点描述了病毒感染相关ERS及相关炎症反应对病毒感染进程的影响。

  • 标签: 病毒感染 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30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微信工作群在线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包括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 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s, PHQ-9)以及简易自制问卷(包括8个与焦虑抑郁相关的因素)对浙江省援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并分析影响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不同人口学特征变量下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²检验,焦虑抑郁症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130份,回收率为86.7%(130/150)。共48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36.9%,48/130),41人存在焦虑症状(31.8%,41/130),36人存在抑郁症状(27.7%,36/130)。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职称、来源科室、参加抗击疫情时间的医务人员焦虑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职称、科室、参加抗击疫情时间的医务人员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学历医务人员之间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220,P=0.034)。疾病因素、工作因素、时间因素、安全因素在有无焦虑症状医务人员和有无抑郁症状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管理因素在有焦虑症状医务人员和无焦虑症状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578,P<0.01)。其他因素在无焦虑症状医务人员中的比例高于有焦虑症状医务人员(χ²=6.229,P=0.012)。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分值与疾病因素、工作因素、时间因素、安全因素、管理因素均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因素呈负相关(r=-0.287,P<0.05)。结论抗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疫情相关因素对其有明显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 标签: 健康调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GN)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多个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明确诊断为HBV-GN的41例初治患儿为研究对象(HBV-GN组),收集同期就诊的HBV携带患儿(慢性HBV感染,肝肾功能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无镜下血尿,近期无感冒、发热等症状)40例为对照组。比较HBV-GN组与对照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HBV-DNA与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HBV-GN组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值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0.632±0.052比0.692±0.047、0.204±0.050比0.466±0.038、0.006±0.002比0.017±0.003,t=1.025、3.342、5.234,均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0.411±0.023比0.220±0.043,t=4.45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GN组中血清IL-2、IFN-γ均低于对照组[(23.36±2.55) ng/L比(36.33±1.24) ng/L,(19.20±2.18) ng/L比(61.25±2.08) ng/L,均P<0.05],而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0±1.46) ng/L比(6.68±2.32) ng/L、(13.65±3.34) ng/L比(1.35±1.52) ng/L、(5.57±1.02) ng/L比(1.43±0.57) ng/L、(26.32±3.45) ng/L比(9.68±2.55) ng/L、(19.82±2.78) ng/L比(1.02±0.56) ng/L,均P<0.01]。HBV-GN患儿血清中HBV-DNA水平与IFN-γ、IL-2呈负相关(r=-0.985、-0.943,均P<0.05),与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呈正相关(r=0.942、0.966、0.953、0.944、0.963,均P<0.05)。结论在HBV-GN的发病过程中存在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的失衡及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在HBV-GN的治疗中应进行HBV-DNA及细胞因子联合监测,以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部分地区女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病理诊断为未发现上皮内病变及癌变、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及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组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以及年龄分层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利用高危型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其中同时行TCT检测患者结果,按TCT病理学诊断分为3组,将诊断为未发现上皮内病变及癌变患者纳入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以及宫颈TCT-LSIL组和宫颈TCT-HSIL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对照组(561例)中,至少有一个亚型感染的例数为68例,总阳性率为12.12%;TCT-LSIL组(385例)中,至少有一个亚型感染的例数为288例,总阳性率为74.81%;宫颈TCT-HSIL组(170例)中,至少有一个亚型感染的例数为128例,总阳性率为75.29%。对照组阳性率最高的是52型,宫颈TCT-LSIL组和宫颈TCT-HSIL组阳性率最高的是16型。16、18、31、33、39、45、51、52、56、58、68型的感染率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型别中只有16型在宫颈TCT-HSIL组的感染率与对照组和宫颈TCT-LSIL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年龄分层后,仅16型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3组进行年龄分层后在<31岁年龄段内,16、18、31、33、39、45、51、52、56、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31~<41岁年龄段内,16、18、39、51、52、56、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41~<51岁年龄段内,16、18、35、52、56、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1岁年龄段内,16、18、31、33、51、52、58型的感染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T-LSIL组进行年龄分层后16型、45型在<31岁、≥31~<41岁、≥41~<51岁和≥51岁4个年龄段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和宫颈TCT-HSIL组各个年龄段之间各个亚型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分型中的16、18、51、52、58型在HSIL患者中感染率高,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HPV类型,且在HSIL患者不同年龄段内HPV各个型别的感染率相当。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