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考古文献的梳理,将学界对于中国陶器起源及早期发展的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指出早期陶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有利于中国早期陶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国 早期陶器 研究回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如何评价中国晚清修律中保守性价值问题进行讨论.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法律价值重新评价,与西方国家法律现代化进行比较,考虑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功利性,考虑民族心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学术水准以及东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规律,认为中国早期法律现代化中包含某些保守性价值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存在.

  • 标签: 中国 晚清 修律 保守性价值 法律价值 政治功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正常孕检的326例妊娠早期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妊娠中后期按照是否患妊娠糖尿病分为两组,其中正常组224人,患病组102人。在妊娠早期正常体检时记录两组人员生产次数、妊娠前BMI指数以及妊娠中后期重量增长、年龄以及其近亲有无糖尿病,收集其日常膳食数据计算总能量,并在抽血检验时记录TC、chE、TG、HDL-C、LDL-C等指标。于妊娠中后期测量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最后采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病组孕妇除孕次外,平均年龄、近亲有无糖尿病史、妊娠前BMI指数、妊娠中后期重量增长以及日常膳食总能量均大于正常组,且以上数据的差异除孕次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妊娠早期TC、chE、TG、HDL-C、LDL-C等血脂水平比较发现,除HDL-C以外,其余指标均为患病组数值大于正常组,表明患病组的妊娠早期血脂水平高于正常组,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空腹血糖4.14±1.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4.58±2.35%;患病组空腹血糖4.86±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6±1.98%。患病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C、chE、TG、HDL-C、LDL-C等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相关性,并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孕妇妊娠早期应密切关注其血脂水平以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血脂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8年8月到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糖尿病孕妇10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诊断并给予一定干预治疗的55例设为实验组;确诊后给予常规治疗的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的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妊娠糖尿病孕妇,利于降低孕妇妊娠结局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5(BIRC5)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修复。方法采用SD大鼠分离培养BMSCs,BIRC5慢病毒转染BMSCs,完全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阴性病毒、BIRC5转染;采用BMSCs与异种脱抗原松质骨(XACB)构建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SONFH,实验完全随机分五组:单纯钻孔减压、XACB、XACB/BMSCs、XACB/BMSCs/绿色荧光蛋白(Lv-GFP)、XACB/BMSCs/Lv-BIRC5/GFP。小动物成像仪检测BMSCs存活情况;术后4、8、12周,微型CT(Micro-CT)评估骨坏死修复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结果BIRC5转染组的BIRC5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7.623±0.127比3.367±0.135比3.227±0.156,F=957.483,P<0.05),BIRC5转染组的BIRC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1.263±0.038比0.393±0.015比0.417±0.031,F=850.551,P<0.05)。XAC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BMSCs可在XACB表面正常生长。术后第3天,XACB/BMSCs/Lv-BIRC5/GFP组荧光强度值高于XACB/BMSCs/Lv-GFP组及XACB/BMSCs组(0.874±0.066比0.536±0.054比0.557±0.081,F=23.234,P<0.05)。在术后12周时,XACB/BMSCs/Lv-BIRC5/GFP组骨小梁数目高于XACB/BMSCs/Lv-GFP组及XACB/BMSCs组[(3.873±0.176)/mm比(2.763±0.140)/mm比(2.775±0.184)/mm,F=294.717,P<0.05),XACB/BMSCs/Lv-BIRC5/GFP组骨小梁结构完整,可见成熟骨组织散在分布,骨坏死区完全修复。结论BIRC5可促进BMSCs在坏死区的存活,增强BMSCs对早期SONFH的修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个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家系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N048:癫痫全面版基因检测panel-V2、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进行外周血检测,抽取羊水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cl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结果基因检测显示女婴Xq21.31q22.1区域杂合缺失,其中PCDH19基因外显子缺失,变异来源于母亲。SNP-array检测示女性胎儿,arr [hg19] Xq21.31q22.1(89 558 626-99 701 006) ×1。此家系母女及胎儿均为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结论PCDH19基因变异为该家系患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9型的可能原因。

  • 标签: 癫痫 原钙黏蛋白19 原钙黏蛋白11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的高血压与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任意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增加≥4分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降低≥2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基线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itic回归分析评估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64例(26.9%)发生END。END组患者伴HHcy的高血压比例、血糖、同种半胱氨酸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出血破入脑室比例、血肿增大比例、基线血肿体积、基线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END组,而基线GCS评分显著低于非END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基线血肿体积[优势比(odds ratio, OR)1.0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29~1.146;P=0.003]、基线GCS评分(OR 0.420,95% CI 0.245~0.719;P=0.002)及伴HHcy的高血压(OR 2.441,95% CI 1.185~5.029;P=0.016)与END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伴HHcy的高血压是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疾病恶化 时间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住院1个月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早期复发情况。根据是否早期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复发的因素,分析NLR、NT-proBNP预测患者早期复发的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复发16例,复发率为15.69%。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饮酒、吸烟、高血脂、血清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NLR为(9.25±1.52)、NT-proBNP为(902.52±109.25)ng/L,未复发组分别为(5.36±1.21)、(278.52±20.58)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NLR、NT-proBNP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未复发为因变量,复发=1,未复发=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NT-proBNP均为影响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NLR联合NT-proBNP预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复发的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7.70%,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NLR联合NT-proBNP预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特异度和AUC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NLR、NT-proBNP预测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能高,但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预测价值 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