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Matrigel凝胶中三维培养条件下成效果,为牙槽突裂组织工程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验室,取第4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分别用二维普通培养液(A组)、二维成诱导培养液(B组)、凝胶包裹ADSC联合成诱导培养液(C组)对ADSC进行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矿化效果,用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检测钙素和骨桥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包裹于水凝胶中,CCK8试剂盒检测显示ADSC在三维和二维培养条件下一样,增殖稳定。ADSC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二维培养环境。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检测中发现三维培养时ADSC的成蛋白及mRNA的表达也高于二维培养。结论ADSC包裹于水凝胶不影响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而3D培养干细胞可明显增强其体外的成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修复牙槽突裂。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三维培养 成骨分化 牙槽突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支抗前牵引方法治疗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12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上颌颧牙槽嵴处钛板配合面具前牵引;B组上、下颌钛板,配合颌间Ⅲ类牵引。牵引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A、B组牵引时间分别为12.1个月和12.5个月。A、B组上颌均发生明显前移,分别前移3.12及3.83 mm;颌骨间关系变得协调,ANB角分别增加3.69°及3.14°、Wit's值分别增加4.30及4.52 mm,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然而,A组下颌发生了后下旋转及下切牙的舌倾。B组下颌发生了少量逆旋及下切牙轻度的唇倾。结论上颌钛板面具牵引与上、下颌钛板颌间Ⅲ类牵引治疗替牙晚期及恒牙早期的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均非常有效,但上、下颌钛板Ⅲ类牵引对垂直向控制更好,更有利于对高角病例的控制,受病例数量限制,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支持。

  • 标签: 唇腭裂 上颌后缩 前方牵引 钛板种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