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在农村居民区低压四线制供电线路中,存在配变供电区域大、线路长、负荷分散等问题,其大多数居民为生活用电,有少数为小型工副业和农业生产用电。正是由于这种单相负荷居多,负荷少的用电现象,加上单相负荷分配不均和投入时间的不同时,导致电流不平衡,使得电压质量下降,低压线路及变压损耗增加,这是农村低压电网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供电企业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配电变压负荷不平衡问题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配电变压器 三相负荷不平衡 治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用电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电力工程得以建设与发展。10kV配电线路是当前电力系统中的常见线路形式,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由于10kV配电线路多是露天安装,且其线路安装比较复杂等,导致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及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分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10kV配电线路 故障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大小均为3.0 cm。术前经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左侧末端留10 cm,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将其去管化形成新膀胱,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与左侧输尿管吻合,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右侧顶部吻合,尿道与新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意,残余尿阴性,膀胱容量250~400 ml。复查胸部CT、泌尿系CT及腹部超声示无上尿路积水,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进行城市建筑建设的时候,建筑节能节水是其发展的大趋势。这便要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必须重视节水节能技术的使用,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保证水资源以及能源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能够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但是,现在很多建筑节能节水技术应用,短时间内效益不够明显,这也给节能节水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标签: 建筑给排水 节水节能 技术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下混凝土施工是常见的技术手段,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升工程使用寿命。文章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关注度的不断升高,建筑工程测量这项基础工作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加。既往建筑工程测量多采用传统测绘技术,不仅费时费力,且容易产生误差数据。而测绘新技术则可有效纠正上述不足,为建筑工程测量提供更加优质的支持。因此,分析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 标签: 测绘新技术 建筑工程 工程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间叶来源恶性肿瘤(RMM)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RM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9例。汉族21例,少数民族27例。中位年龄55(16~79)岁。首诊主诉腰痛31例,腹胀8例,血尿2例;体检发现6例;1例因上臂痛于骨科就诊,完善检查提示为肾脏来源肿瘤。CT检查多表现为肾占位性病变,部分肿瘤可有液化、坏死或有囊性改变,增强后肿瘤不规则强化,边缘不清,与肾癌较难鉴别。肿瘤位于左侧30例,右侧18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血常规、生化、凝血等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正常39例。根据初诊时的影像学结果进行临床分期:T1期7例,T2期16例,T3期20例,T4期5例。8例首次就诊时发现远处转移,分别为肺转移4例,腹膜后转移2例,骨转移2例。13例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本组48例中,术前诊断为肾肿瘤29例,肾占位性病变12例,腹膜后占位7例。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9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未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8例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17例,脂肪肉瘤17例,其他类型间叶来源恶性肿瘤14例。平均随访38.8(7~180)个月,死亡30例,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其他类型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8.2%、30.8%、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和异常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和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前穿刺活检和非穿刺活检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7.4%和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根治性手术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31.6%、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0.013)、肿瘤临床T分期(P=0.030)、手术方式(P=0.006)是影响R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MM较罕见,恶性程度高,临床症状以腰痛最常见。术前行穿刺活检不影响RMM的预后。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初诊临床分期早期、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肾脂肪肉瘤的预后优于肾平滑肌肉瘤。

  • 标签: 肾肿瘤 间叶瘤 肉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技术对术后尿控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查找比较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和传统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能力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有3篇,前瞻性观察研究有5篇,回顾性研究有14篇;共纳入的患者3 594例,其中尿道后筋膜重建的患者2 021例,标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 573例。拔出尿管后3~7 d、30 d、90 d、180 d尿控率,尿道后筋膜重建组优于标准手术组(OR=3.14,3.15,3.01,2.5;P<0.05);防止尿漏发生方面重建组优于标准手术组(OR=0.39,P<0.05);而拔出尿管后24 h尿控,切缘阳性率、急性尿潴留发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勃起功能保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6,1.03,1.38,0.50,1.45;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可提高患者尿控早期恢复,还能减少尿漏发生,而在保证切缘阴性,急性尿潴留发生,吻合口狭窄等方面跟标准前列腺癌根治术一样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前列腺癌 尿道重建 尿控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