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肠道菌群多糖合成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并选取同期遗传背景匹配的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粪便样本,提取肠道细菌DNA,采用Illumina novaseq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数据,分析多糖合成过程中的同源基因簇(KEGG orthology,KO)、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及含有这些酶基因的细菌的丰度。基于LASSO分析,筛选与房颤相关的参与多糖合成的关键因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介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在房颤发病中可能的作用。结果房颤组50例,年龄66.0(57.0,71.3)岁,男性32例(64%)。对照组50名,年龄55.0(50.5,57.5)岁,男性41例(82%)。有20个参与多糖合成的KO、7个多糖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和89个同时可编码9个多糖合成酶的肠道细菌在对照组与房颤组间存在差异。LASSO回归分析显示,有5个KO、3个酶基因及9个种层级物种被筛选为关键因子,其中富集在房颤组的因子包括:2个KO(K02851和K00972),3个酶基因(LpxH、LpxC和LpxK),7个种层级物种(Intestinibacterbartlettii、Ruminococcussp. JC304、Coprococcuscatus、unculturedEubacteriumsp.、Eubacteriumsp. CAG:251、Anaerostipeshadrus、Dorealongicatena)。基于上述关键因子构建回归模型,ROC曲线分析示:KO、酶基因、物种分值识别房颤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分别为0.957(0.918~0.995)、0.940(0.889~0.991)和0.972(0.948~0.997)。中介分析的结果显示,参与多糖合成的肠道细菌的变化可影响房颤发病,其中有35.17%是通过富集相应的KO所介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O分值绝对值增大,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0.001,95%CI:<0.001~0.021,P<0.001)。结论房颤患者肠道内富集了参与多糖合成的细菌,其通过编码多糖合成酶基因,使得房颤患者多糖合成功能有所上调。

  • 标签: 心房颤动 肠道菌群 脂多糖 宏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治疗新思路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100例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50例患者。乙组中医治疗,甲组在乙组上加荷丹片、痰瘀同治中西医相结合疗法,比较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治疗新思路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防治 中西医结合 调脂治疗 新思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