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15度中国日本文学研究在往年基础上有所推进,40岁左右中青年学者尤为活跃。在日本文学总体研究、日本古代文学及中日古代文学关系研究、日本现代文学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方面,在翻译文学研究"译介学"和"译文学"层面,都出现了一批有新意专著与论文。尤其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70周背景,关于日本对华殖民侵略时期中日两国文学关系研究高质量成果显著增多。同时,往年存在一些问题本年度依然存在,缺乏学术价值平庸选题仍然较多,不合学术规范、以祖述常识和知识充作学术研究现象仍然存在。

  • 标签: 日本文学研究 学术述评 学术研究史
  • 简介: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译文学"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理论问题之一。就此而言,1931出版张我军译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是一个可供解剖分析典型文本。张译存在着不少误译甚至漏译,但最主要还是由缺乏"翻译度""机械迻译"方法所造成诸多"缺陷翻译",加上语言本身发展变迁,致使许多表述与表达已经与今天高度成熟现代汉语有了相当距离,今人读之会觉得滞涩不畅,恍如隔代,这就是该译本老化表征。张我军译文与日文原文加以比照,并与新译文加以对比分析,可以了解误译尤其是缺陷翻译形成机理,见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著作翻译发展演变以及现代汉语理论语言艰辛形成过程

  • 标签: 翻译度 缺陷翻译 译文老化 文学论 夏目漱石 张我军
  • 简介:西鹤"好色物"外在构造,包括叙事上纷然杂陈"物纷"方法、"饶舌体"文体、狭窄题材与扁平的人物等,看上去都极其简单和单纯,但是简单得不简单,要真正说清、说透,却殊为不易,这就是极富日本特色"伪浅化"现象。对于其"好色"主题,我们也可以较为轻易地做出道德伦理、社会学历史学批评与判断。但是,仅仅从一般文学、从普遍文学去理解西鹤"好色物"还是很不够,只有走进町人社会文化内部,走进日本佛教文化、审美文化,从西鹤"浮世"观、从日本文学"好色"文化与审美传统、从"好色物"与"色道"关系入手,西鹤"好色物"才能说透、才能洞穿。在"好色物"中,"浮世"快乐莫过于"好色",但"好色"须有"道","色道"就是将"好色"加以特殊限定,就是要好色者领悟到"好色"可能与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成为有"色道"修炼"帅人",最终洞察人生、超脱浮世,使"好色"有助于悟道和得道。这就是西鹤"好色物"真义。

  • 标签: 井原西鹤 好色物 饶舌体 伪浅化 好色 色道
  • 简介:译文批评既要有与错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信达雅”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提炼及理论体系建构中。提出了“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译文评价用语。其中,“正译/误译”是与错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不精确、不到位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提出,可以打破简单非此即彼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精确化。

  • 标签: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