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及导航使用情况分为导航创组67例,采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MIS-TLIF手术;导航开放组31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58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CT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导航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6.39±25.88)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3.94±61.67)ml与开放组(396.97±92.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01,P<0.001)。导航创组术后引流量(80.55±27.29) 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9.94±50.32)ml与开放组(304.86±84.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14,P<0.001)。导航创组术后住院时间(3.42±1.00)d,少于导航开放组(7.16±1.39)d与开放组(7.31±1.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48,P<0.001)。而三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859)。导航开放组术后2周、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3.84±0.82)分、(1.90±0.91)分]及ODI(34.74%±11.66%、28.68%±8.19%)与开放组VAS评分[(3.67±0.92)分、(1.91±0.90)分]及ODI(32.21%±10.66%、27.17%±9.59%)均高于导航创组VAS评分[(1.70±0.92)分、(0.96±0.73)分]及ODI(18.33%±7.43%、19.1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63,P<0.001;F=25.12,P<0.001)、(F=45.59,P<0.001;F=18.99,P<0.001)]。末次随访导航创组SF-36评分(61.48±9.50)分高于导航开放组(52.51±6.99)分及开放组(53.48±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69,P<0.001)。各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CT显示导航创组融合率为94.0%(63/67),导航开放组为93.5%(29/31),开放组为93.1%(5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78)。导航创组与导航开放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1;χ2=15.49,P=0.040)。导航创组1例、开放组2例术中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病情变化,均成功拔管,未诉其他不适;导航创组1例术中发生终板破坏,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椎间轻度塌陷;导航开放组与开放组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对三种术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行MIS-TLIF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创腰椎融合术式。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手术导航系统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骨折、骨关节炎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失血多、术后感染风险高且功能预后不佳,骨折创治疗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张英泽院士团队研发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得临床转化。为了更好推广这些成果,自2015年4月以来,共举办50期骨折创学习班,展示骨折创治疗的创新理论和创手术技术,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400余家医疗单位医院的1 50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班。笔者回顾50期学习班的主要创新理论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为提高创伤骨科诊疗技术和开拓创术式应用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多通道听觉脑干植入设备(ABI)对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进行听力重建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存在单侧或双侧听力损伤、且需要切除前庭神经鞘瘤的NF2患者。手术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在切除肿瘤后进行ABI电极植入。术中通过记录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辅助定位耳蜗核,以确保电极贴附于耳蜗核表面。采用自体脂肪填塞侧隐窝以固定ABI刺激电极。通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应用AB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存在听力损伤或丧失的NF2患者。术侧的前庭神经鞘瘤均获得全切除。术中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ABI,并通过电刺激成功记录到EABR波形。术后2~4周进行开机调试和言语训练,5例患者均可在安静环境下感知不同程度的环境音。随访时间为57~6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开颅手术或设备植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前双侧听力丧失的2例患者开机后连续使用ABI 54、27个月,其术后环境音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62.5%和49.6%,封闭环境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42.5%和33.8%,同时结合读唇后具有较好的言语沟通能力。1例患者因对侧耳听力完全丧失而尝试开机调试和进行言语训练2个月,其余2例患者因对侧仍有听力,至末次随访仍未开机。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应用国产化多通道AB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重建方法,术中良好的耳蜗核定位和术后言语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2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外科手术 听力 前庭神经鞘瘤 听觉脑干植入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多通道听觉脑干植入设备(ABI)对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进行听力重建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存在单侧或双侧听力损伤、且需要切除前庭神经鞘瘤的NF2患者。手术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在切除肿瘤后进行ABI电极植入。术中通过记录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辅助定位耳蜗核,以确保电极贴附于耳蜗核表面。采用自体脂肪填塞侧隐窝以固定ABI刺激电极。通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应用AB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存在听力损伤或丧失的NF2患者。术侧的前庭神经鞘瘤均获得全切除。术中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ABI,并通过电刺激成功记录到EABR波形。术后2~4周进行开机调试和言语训练,5例患者均可在安静环境下感知不同程度的环境音。随访时间为57~6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开颅手术或设备植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前双侧听力丧失的2例患者开机后连续使用ABI 54、27个月,其术后环境音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62.5%和49.6%,封闭环境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42.5%和33.8%,同时结合读唇后具有较好的言语沟通能力。1例患者因对侧耳听力完全丧失而尝试开机调试和进行言语训练2个月,其余2例患者因对侧仍有听力,至末次随访仍未开机。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应用国产化多通道AB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重建方法,术中良好的耳蜗核定位和术后言语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2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外科手术 听力 前庭神经鞘瘤 听觉脑干植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