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模式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63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前瞻性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与血管内治疗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90 d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263例患者,其中静脉溶栓治疗组125例,血管内治疗组138例。(1)血管内治疗组优良率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97.8%和91.2%,χ2=5.713,P<0.05);(2)血管内治疗组NHISS评分[(2.3±0.3)分和(6.0±1.8)分,t=9.067,P<0.05]、mRS评分[(1.1±0.1)分和(2.3±0.3)分,t=16.970,P<0.05]低于静脉溶栓治疗组;(3)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管内治疗组和静脉溶栓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和8.0%,χ2=0.041,P>0.05)。结论模式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卒中 多模式血管内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NCHT)对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共327例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直接行RP者为RP组,NCHT后行RP者为NCHT组。RP组171例,中位年龄67(44~83)岁,中位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7.24(4.55~207.00)ng/ml;临床分期cT2期13例,cT3a期85例,cT3b期57例,cT4期16例;cN0期138例,cN1分期33例;穿刺病理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1组5例,2组35例,3组41例,4组51例,5组39例。NCHT组156例,中位年龄67(46~78)岁,中位初诊PSA 72.09(4.08~722.95)ng/ml;临床分期cT2期11例,cT3a期47例,cT3b期58例,cT4期40例;cN0期80例,cN1期76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分组1组1例,2组11例,3组33例,4组43例,5组68例。NCHT组较RP组有更高的PSA、更高的ISUP分级分组和更晚期的TNM分期。RP组行RP+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NCHT组行RP(手术方式同RP组)术前,先接受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每28天1次)+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共4~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SA水平、病理分期变化、切缘阳性率,以及无生化复发生存期的差异。结果NCHT组较RP组术后达根治水平(术后6周PSA <0.2 ng/ml)的比例[80.1%(125/156)与48.5%(83/171)]、T分期降期比例[60.9%(95/156)与14.6%(25/171)]、ISUP分级分组降组比例[49.4%(77/156)与11.7%(20/171)]更高(均P<0.001),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比例更低[17.9%(28/156)与44.4%(76/171)],且NCHT组17例(10.9%)术后病理提示pT0或微小残留病变。NCHT组较RP组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显著延长(19.46个月与6.35个月,P<0.001)。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CHT可显著降低患者生化复发风险(HR=0.278, 95%CI 0.198~0.390, P<0.001)。在亚组分析中,NCHT组较RP组在年龄>65岁(HR=0.225)、年龄≤65岁(HR=0.387)、PSA>20 ng/ml(HR=0.324)、PSA≤20 ng/ml(HR=0.200)、cT3分期(HR=0.271)、cT4分期(HR=0.228)、cN0分期(HR=0.289)、cN1分期(HR=0.220)、ISUP分级分组≤3组(HR=0.340)、ISUP分级分组>3组(HR=0.176)患者中均有更低的生化复发风险(均P<0.001)。结论NCHT可显著改善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病理特征,并延长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降低生化复发风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多西他赛 生化复发
  • 作者: 赵晶 赵明威 姚涛 崔红平 王勇 金学民 韩琪 刘芳 李秋明 陈雪艺 戴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医院眼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00044,沈阳何氏眼科医院 110034,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 200120,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430060,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郑州 450003 金学民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45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300052,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 20007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45005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乌鲁木齐 83005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受试者术眼对侧眼作为受试眼。试验组在受试眼6:00位角膜缘后约5 mm处点入2滴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点入空白凝胶。用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0.3 mm无齿显微镊夹持结膜进行疼痛测试,受试者依据自身感觉报告"疼痛"或"不疼痛"。主要有效性指标为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的眼数和百分比;次要有效性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眼表麻醉持续时间;药物安全性评价包括眼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受试眼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104眼,占94.55%,对照组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29眼,占26.36%,试验组麻醉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48,P<0.001);试验组受试眼中位麻醉起效时间为40.0(20.0,61.0)s,短于对照组的300.0(224.0,3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7,P<0.001);试验组有效麻醉的104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860.5(577.5,1 180.0)s,对照组有效麻醉的29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6.0(280.0,1 401.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8,P>0.05);2个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和4.55%(5/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用于眼部表面麻醉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眼科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麻醉用药选择。

  • 标签: 眼表麻醉 利多卡因 眼用凝胶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