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同时面临着人工流产率不断攀升、辅助生育市场蓬勃发展的奇特现象,表明育龄人群的生育力受到损伤。避孕药具是防止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带来的获益远远大于人工流产带来的风险。一些避孕药还具有非避孕益处以及额外的治疗价值,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深入了解激素类避孕药的药理特性和安全性,为不同年龄和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适宜的避孕药具有助于促进避孕药具正确、合理地应用,使之成为保护育龄人群生育功能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追踪和介绍近十年来国外新型激素避孕药具产品、非避孕用途和安全性研究进展,为国内避孕药具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激素避孕药 非避孕用途 药理特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现况及避孕相关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情况。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期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在上海市4个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杨浦区)产后42 d健康检查门诊就诊和前往儿童保健门诊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频率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调查的1170名产后妇女中有420名已恢复性生活,恢复时间为分娩(3.6±1.5)个月。按照产后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已恢复性生活的调查对象在产后1~3个月、4~6个月、7~9个月和10~12个月坚持采用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69.4%(43/62)、77.2%(186/241)、79.2%(57/72)和71.1%(32/45)。是否计划妊娠、再生育意愿以及产后避孕指导是影响避孕行为的主要因素。产后不同时期的妇女采用的避孕方法均以避孕套为主,长效可逆避孕方法使用率低。在产后访视和产后42 d检查时分别有43.3%(395/913)和34.6%(369/1067)的调查对象获得了具体的避孕方法指导。37.6%(420/1117)的调查对象认为产后42 d检查是避孕最佳健康宣教时机,而30.5%(341/1117)的妇女认为孕期健康教育时就应该给予指导。结论约四分之一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妇女在产后未坚持采用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等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使用率低。应加强产后避孕指导,强化专业队伍培训,重视避孕药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引导妇女正确认识长效避孕方法。同时,避孕指导服务可提前至孕期开展,做到关口前移。

  • 标签: 产后妇女 产后避孕 卫生服务 需求
  • 简介:摘要:在现代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建筑施工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涉及到了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问题。但在传统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采用的技术过于落后,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通常会通过后胶带设置的形式来解决裂缝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有较多的缺点,包括施工周期较长、整体的成本投入过大等,在处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使得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有进一步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当下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效优化施工建设方法,更好的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当下提出一种胶带取消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法,既能够保障施工建设的便利性,同时也能够在现场广泛应用开来。

  • 标签: 混凝土工程 裂缝处理 取消后浇带
  • 作者: 王健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高教探索》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亮点、热点和难点。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比传统的四年一贯制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优越性,我国目前主要实施的“4+2”、“4+1+2”、“3+3”三种代表性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各有特色。我国高校可以在坚持教师教育大学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总结先行学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因校、因地制宜地探索多元化的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
  • 简介: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首的一批重点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地方师范大学积极进行了学士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了先导性的探索。探索出三种富有代表性的“学士教师培养模式”: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4+2”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探索的“4+1+2”模式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的“3+3”模式。

  • 标签: 教师培养模式 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现状
  • 简介:摘要:建筑浇带施工技术是一项新的施工技术,有利于控制建筑施工中的裂缝,功能强大,可避免和减少建筑因热胀冷缩产生的裂缝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建设项目数量逐渐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迎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忽视。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浇带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关键词:建筑工程;浇带;施工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汉语卒中失语症(PSA)的概念、病因、分类及经典大脑皮质定位、评估、汉语PSA失语症类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治疗、康复、PSA产生及恢复的机制、预后及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阐述。本文强调了脑和血管的神经影像学评估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对汉语PSA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并提倡基于脑和血管解剖定位与语言区和语言障碍之间关系的"内外、前后二分法"为出发点,制定的汉语PSA的分类更适合指导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以"四要素"作汉语PSA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制定出的流程图使汉语PSA失语类型的确定不再困难。有益于给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使患者受益。介绍了美金刚、吡拉西坦、多奈派齐等药物在PSA治疗中的应用,美金刚治疗PSA的国内外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机制。美金刚、吡拉西坦、多奈派齐等药物结合非药物疗法和康复训练,针对卒中失语症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卒中后失语症 汉语卒中后失语症类型 二分法 四要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中国入世,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修改国内的法律法规,经济社会的微观基础和宏观运行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政府必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和政府职能,才能既严格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下的义务,又善于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保护自己,抓住入世的机遇,克服入世的挑战和冲击,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标签: 经济社会 世界贸易组织法 入世 政府职能 微观基础 国内市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绝经女性出现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密度室2022年8月~2023年8月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的300例城区绝经女性为研究对象,采取医生提问、患者回答的形式填写我院骨密度DXA无损伤测定登记表,并同时行DXA检查,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分为骨质疏松组(136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64例),分析绝经女性发生O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女性发生绝经骨质疏松(PMOP)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 岁、体质量指数<25kg/m 、骨折史、骨质疏松家族史、生育次数≥2次、绝经年限≥10年、糖尿病,经常锻炼、雌激素替代治疗、奶制品摄入和钙剂摄入为保护因素。结论 女性PMOP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女性绝经特点和PMOP的危险因素,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女性PMOP发生率。

  • 标签: 绝经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作者: 王健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14
  • 出处:《家园建筑设计》2021年21期
  • 机构:徐州盛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徐州市
  • 简介:摘要:桥梁工程作为系统性的工程,在施工阶段对于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有着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技术是比较常用的一项技术,为了能够对该技术的应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本文结合实际从该技术的机械设备准备、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研究。

  • 标签: 桥梁工程 预应力 混凝土 梁板技术
  • 简介:摘要结合生产经营发展现状,风电研究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满足项目投资决策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结合项目投资决策管理的具体特点,根据风电项目经济评价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本着继承与创新的精神,建立一套适用于风电项目建设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体系。

  • 标签: 经济评价 方法 参数 系统配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及P3a联合脑电反应性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并于发病28 d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MMN)、P3a及脑电反应性(EEG-R)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分为2组,GOS 1~2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3~5分为预后良好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预测预后的效能并确定cut-off值。结果共有48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35例,女13例,年龄范围18~68岁,其中29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EEG-R、Fz处MMN的波幅绝对值(FzMMNA)及Cz处P3a的波幅值(CzP3aA)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则表明仅存在EEG-R、FzMMNA及CzP3aA是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P<0.05),其ROC曲线下的面积(AUC)(95%CI)分别为:0.757(0.613~0.900)、0.912(0.830~0.994)及0.887(0.793~0.981),且两者的联合及三者的联合提高了AUC,分别为0.942(0.879~1.000)及0.964(0.920~1.000)。另外,cut-off值为1.27 μV、2.64 μV时,FzMMNA及CzP3aA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佳[89.66%(26/29)、84.21%(16/19)及82.76%(24/29)、84.21%(16/19)]。结论FzMMNA及CzP3aA联合EEG-R有望成为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昏迷 重型颅脑损伤 脑电反应性 失匹配负波 P3a 预后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