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性心脏康复训练对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经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脏康复指导,比较两组心功能与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结果:实验组心功能各指标与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术后给予系统性心脏康复指导,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出院到重返工作岗位时间

  • 标签: 系统性心脏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重返工作岗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预防策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 76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人数57例,现患率2.06%(57/2 766),感染60例次,例次现患率2.17%(60/2 76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分别为9.92%(13/131)、9.38%(6/64);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30/6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χ2值为18.22,P<0.001)、使用呼吸机(χ2值为37.84,P<0.001)、泌尿道插管(χ2值为180.57,P<0.001)、糖尿病肾病(χ2值为34.71,P<0.001)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χ2值为368.60,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院感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医护工作者可针对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糖尿病肾病及进行血液透析等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预防策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 76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人数57例,现患率2.06%(57/2 766),感染60例次,例次现患率2.17%(60/2 76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分别为9.92%(13/131)、9.38%(6/64);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30/6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χ2值为18.22,P<0.001)、使用呼吸机(χ2值为37.84,P<0.001)、泌尿道插管(χ2值为180.57,P<0.001)、糖尿病肾病(χ2值为34.71,P<0.001)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χ2值为368.60,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院感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医护工作者可针对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糖尿病肾病及进行血液透析等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在腰椎术后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腰椎术后尿潴留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艾灸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艾灸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艾灸组治疗后尿潴留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在腰椎术后尿潴留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艾灸 腰椎术后尿潴留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9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48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仅仅给予一些基础护理,而对照组还要进行多个方面的护理。治疗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检测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发生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概率。结果: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症状都有所缓解,但是观察组出现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感更强烈,并且本次研究的数据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对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症状进行治疗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除了手术治疗之外,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让患者早日出院并恢复健康。并且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92例,将92例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比对照组的15.22%低,经SPSS22.0软件分析,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预后效果,临床意义较大。

  • 标签: 循证护理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减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抽签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减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以及焦虑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重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实施综合减痛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减痛护理 痔疮手术 术后疼痛 焦虑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护理方式分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接受延续护理(研究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ESCA评分、SCL-90评分,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可将延续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可明显提升其自护能力,改善心理行为,值的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作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影响。方法68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低于观察组的94.12%;观察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及完全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麻醉后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并且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效果影响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析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68 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按照双盲选法 分成参考组(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行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干预) , 34 例 / 组。 比较 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相比参考组,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 ESEA评分、自尊 SES评分、造口功能评分、造口知识掌握评分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予以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技术化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颇佳 ,可予以临床推广 。

  • 标签: 集束化延续性护理 直肠癌 术后永久性造口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析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68 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按照双盲选法 分成参考组(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行集束化延续性护理干预) , 34 例 / 组。 比较 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相比参考组,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 ESEA评分、自尊 SES评分、造口功能评分、造口知识掌握评分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予以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技术化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颇佳 ,可予以临床推广 。

  • 标签: 集束化延续性护理 直肠癌 术后永久性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最终效果。 方法:对我院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8 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患者均 34 人,参考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研究组术后各项指标均好于参考组, P < 0.05 ,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 经卡方值检测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研究组总发生概率 5.88% 低于参考组总发生概率 23.53% , P < 0.05 ,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最终效果显著,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较少,且最终护理满意程度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胆囊切除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