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原料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以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阐述原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与质量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原料质量对阿司匹林药效影响,以凸显对质量控制必要性,随后探讨影响阿司匹林原料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原料来源、储存条件和处理方式。最后提出阿司匹林原料质量控制策略,包括选择合格原料供应商和建立优化储存和处理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

  • 标签: 阿司匹林 原料质量控制 药效 药品质量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Nuss手术中使用单侧固定片附加钢丝固定改良方法的临床经验及预防钢板移位效果。方法以昆明市儿童医院2006年10月至2018年12月930例Nuss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在2006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单侧固定片与胸壁肌肉、筋膜包埋缝合固定方法的602例患儿(对照组)与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单侧固定片附加钢丝固定改良方法的328例患儿(改良组)比较,从Haller指数、凹陷胸壁被矫治的外观效果、患儿及其家长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程度及胸廓的饱满程度、伸展性和弹性等方面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930例患儿均顺利实施Nuss手术,术后1周手术疗效评估满意。两组患儿在术前体重、年龄、营养、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改良组患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影像学检查、术后钢板取出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26/602)的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钢板移位。改良组患儿术后无钢板移位发生,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加钢丝固定单侧固定片改良方法在儿童Nuss手术中操作安全、易行,没有额外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难度,预防钢板移位效果明确,我院现已将此改良方法常规用于儿童Nuss手术中。

  • 标签: 漏斗胸 并发症 微创漏斗胸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带引流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03.49±21.70)minvs.(97.95±22.25)min]、术中出血量[(19.49±9.85)mLvs.(17.81±7.8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带引流管时间[(2.89±1.04)dvs.(4.05±1.79)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8±0.92)dvs.(3.17±1.04)d]、总住院时间[(8.87±1.30)dvs.(10.27±2.04)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胆漏(0%vs.13.10%)、两组均无结石残留、胆道感染(2.63%vs.3.57%)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利于术后早期恢复,但术前需充分评估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硬镜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入住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0例胆囊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50)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处理,观察组(n=150)接受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后恢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囊息肉患者采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可加快术后恢复,并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优于LC。

  • 标签: 腹腔镜 硬镜微创 保胆取石 取息肉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心血管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FPG升高和血脂异常)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0 482名研究对象,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5.6±12.0)nmol/L,缺乏率为35.1%。随访期肥胖、高血压、FPG升高、高TC、高LDL-C、低HDL-C、高TG和高非HDL-C的2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3%、10.8%、8.5%、3.1%、2.5%、3.4%、2.5%和3.9%。控制相关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相比,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高TC[RR值(95%CI):缺乏,2.06(1.19~3.58);不足,2.80(1.61~4.89)]、高LDL-C[RR值(95%CI):缺乏,1.67(1.02~2.73);不足,1.99(1.19~3.33)]和高非HDL-C[RR值(95%CI):缺乏,2.00(1.26~3.17);不足,2.45(1.53~3.92)]的发病风险增高,且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性P<0.05)。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高TC[RR值(95%CI):男童,2.64(1.19~5.87);女童,3.13(1.43~6.83)]和高非HDL-C[RR值(95%CI):男童,2.58(1.40~4.77);女童,2.31(1.10~4.84)]的发生风险仍相关。结论儿童期维生素D水平越低,TC、LDL-C和非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越高。强调儿童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作者: 李海波 赵小元 洪伟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米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队列研究室,福州 350001,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0,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 100070,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500,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100,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2400,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0009,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清25(OH)D和跟骨超声骨密度(BMD)。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跟骨BMD及其变化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914名儿童的年龄为(11.5 ± 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 ± 12.0 )nmol/L,缺乏率为36.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和基线跟骨BMD Z值后,25(OH)D每增加10 nmol/L,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增加0.01(P=0.041),2年间发生跟骨BMD Z值下降的OR=0.96(95%CI: 0.93~1.00),P=0.030;相对于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儿童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下降0.03(P=0.307)和0.06(P=0.046),2年间跟骨BMD Z值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5%(P=0.037)和21%(P=0.006),趋势P值均<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获得更高的BMD水平。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骨密度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