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专科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现状。方法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68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第二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总分平均为(72.87±11.79)分,条目平均分为(3.84±0.62)分,68.2%护士得分处于中低水平。其中应急知识掌握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57±0.68)分、急救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91±0.65)分、综合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94±0.66)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我能够掌握重大传染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我会使用心电监护、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结论南京市第二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相关机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传染专科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疫情应急能力,以应对现有及今后可能发生的传染事件。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护士 疫情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工作坊教学(FC-Workshop)法在传染专科医院护理风险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护理风险培训50名护士作为传统组,2017年参加该院护理风险培训的50名护士作为FC-Workshop组。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FC-Workshop组采用FC-Workshop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采用FC-Workshop培训后,FC-Workshop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评判性思维、创新行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总分、教学方式及学习满意度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C-Workshop可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高素质护理队伍建设。

  • 标签: 翻转课堂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0—2020年期间北京市某儿童医院儿童主要变应原的致敏特征及变迁情况,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怀疑过敏性疾病就诊并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E(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5 746例居住在北京地区的儿童,年龄范围0~17岁,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3.8(2.5,5.3)岁。男童28 918例(63.2%),女童16 828例(36.8%)。婴幼儿组(<3岁)14 984例(32.8%)、学龄前组(3~6岁)22 049例(48.2%)、学龄期组(6岁及以上)8 713例(19.0%)。应用ImmunoCAP变应原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并采用χ²检验进行统计分析11年期间变应原的致敏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单价食物变应原sIgE阳性检出率前3位依次为鸡蛋白42.6%(2 788/6 577例次)、牛奶38.4%(2 606/6 782例次)和小麦31.8%(1 417/4 449例次);单价吸入变应原依次为豚草42.6%(440/1 034例次)、艾蒿38.4%(1 045/3 191例次)、链格孢31.3%(3 358/10 725例次)。鸡蛋白47.0%(1 904/4 048例次)、牛奶41.9%(1 769/4 226例次)、小麦33.9%(973/2 870例次)在婴幼儿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1.495、73.907、16.966,P均<0.05),坚果混合fx1(22.5%,121/537例次)、花生(24.9%,111/446例次)、大豆(20.0%,74/370例次)和虾(7.48%,44/588例次)在学龄组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436、10.751、11.569、13.703,P均<0.05)。婴幼儿组最常见的吸入变应原为链格孢霉(14.8%,422/2 859例次),学龄前期以豚草(34.5%,143/415例次)和链格孢霉(33.5%,1 762/5 254例次)为主,学龄期豚草(56.4%,282/500例次)和艾蒿(48.2%,573/1 189例次)检出率最高。2010—2020年期间鸡蛋白、牛奶、小麦、芝麻、花生的阳性检出率整体存在差异,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χ²=10.293、χ²=12.066、χ²=7.402、χ²=32.458、χ²=31.747,P均<0.05);大豆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21.4%、173/809例次,2020年15.4%、70/45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751,P=0.009)。2010—2020年期间霉菌、草花粉、树木花粉、动物皮屑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霉菌(2010年26.7%、1 066/3 998例次,2020年40.2%、1 705/4 243例次)、草花粉(2010年19.8%、259/1 308例次,2020年39.3%、1 472/3 746例次)、树花粉(2010年17.0%、180/1 058例次,2020年29.8%、916/3 075例次)、动物皮屑(2010年18.5%、111/601例次,2020年26.6%、672/2 522例次)上升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8.600、163.601、65.931、17.271,P均<0.001);但尘螨(2010年30.7%、1 270/4 132例次,2020年26.7%、1 126/4 221例次)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6.822,P<0.001)。2010年最常见的吸入变应原为尘螨30.7%(1 270/4 132例次),其次为霉菌26.7%(1 066/ 3 998例次),而2020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为霉菌40.2%(1 705/1 243例次),其次为草花粉39.3%(1 472/3 746例次)。结论2010—2020年期间北京地区儿童主要食物变应原仍以鸡蛋白、牛奶、小麦为主,但霉菌和花粉类逐渐取代尘螨成为最主要的吸入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儿童 免疫球蛋白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