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 ,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术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站式"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和分期序贯CAS+OPCABG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随访资料,评估"一站式"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因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行CAS+OPCABG杂交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12例采用了"一站式"同期CAS+OPCABG、14例采用了分期序贯CAS+OPCABG,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ICU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分期组,但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发生。术后住院天数同期组显著少于分期组。分期组围手术期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各1例,同期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梗塞发生,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新发脑梗塞,颈动脉超声支架均通畅,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站式"同期CAS+OPCABG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心肌缺血症状重或重度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推荐首选同期手术。优化抗凝方案和减轻颈动脉窦反射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杂交手术 同期手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岁,平均(61.35±8.79)岁。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旁路移植组(微创组,100例)和正中开胸旁路移植组(正中开胸组,235例)。为排除混杂因素,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旁路移植数等12项数据进行1:2匹配。匹配后微创组82例,正中开胸组127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正中开胸组死亡2例,心肌梗死2例,卒中1例;微创组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卒中发生。两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微创组术中乳内动脉使用率更高,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次开胸、新发房颤和机械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而围手术期输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正中开胸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两组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和移植血管总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多支OPCABG术是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疗效和近期通畅率与传统正中开胸OPCABG类似,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微创 倾向性评分匹配 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女164例;年龄28~85岁,平均(60.88±9.36)岁。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379例(微创组),正中开胸组381例(常规组)。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进行SS评分分组,进而分别对比高、中、低分值区间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初步分析SS各分值段患者接受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比较。结果SS低积分组包括微创组96例,常规组11例;SS中积分组微创组98例,常规组54例;SS高积分组微创组185例,常规组316例。3个区间中SS值微创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资料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CT异常病史、肺疾病、烟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数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SS低积分组微创和常规手术时长接近,SS中、高积分组微创手术时长均大于常规组。术后资料中微创组术后第1天引流在SS中、高积分组少于常规手术,在SS低、中积分组住院天数少于常规组。围手术期30天MACCE及辅助设备置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等级SS积分对常规CABG或MICS CABG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并非选择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决定性依据。

  • 标签: 微创 SYNTAX积分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