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有生育要求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有生育要求、超声诊断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231例。根据妊娠前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式分为:期待组78例、药物组111例和手术组42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并总结妊娠结局。再根据早孕期是否予药物保胎治疗,将自然受孕的无先兆流产症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保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早孕期妊娠结局。结果(1)与期待组相比,药物组和手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分别为(31.5±1.8)、(34.1±3.7)、(36.9±3.6)岁(P<0.05)。期待组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仅占11.5%(9/78),而药物组和手术组患者发生痛经、经量增多的比例较高。药物组和手术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大于期待组,分别为(151±46)、(166±27)、(97±18)cm3(P<0.05)。手术组患者78.6%(33/42)为局灶型病灶。期待组患者自然受孕的比例为97.4%(76/78),药物组和手术组患者以辅助生殖治疗为主。(2)期待组、药物组、手术组患者的流产率分别为48.7%(38/78)、46.8%(52/111)、59.5%(25/42)。与药物组和手术组相比,期待组患者的早产率低,分别为55.9%(33/111)、11/17、12.5%(5/78),自然分娩率高,分别为44.1%(26/111)、4/17、67.5%(27/78)。(3)自然受孕无先兆流产症状的患者共89例,其中观察组31例、保胎组58例;与观察组相比,保胎组患者流产率低[41.9%(13/31)、34.5%(2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综合评估,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流产率高,应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早孕期积极进行保胎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临床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 标签: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刺激 手法按摩 表面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