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病理诊断为MCD,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段ATN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ATN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2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56∶1,年龄33(21,48)岁。525例MCD患者中49例发生ATN,发生率为9.3%。其中男34例,女15例。≤20、21~40、41~60、>60岁年龄段MCD患者ATN发生率分别为2.4%(3/123)、5.2%(10/192)、13.2%(20/152)和27.6%(16/58),ATN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χ2=31.442,P<0.001)。MCD患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40 U/L共92例(17.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0 U/L共53例(10.1%),γ-谷氨酰转移酶(GGT)>50 U/L共99例(18.9%),血清IgE升高患者共303例(57.7%)。与非ATN组相比,ATN组患者年龄更大,ALT、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更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例更高(均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OR=6.283,95%CI:2.695~14.649,P<0.001)和血清白蛋白低(OR=0.924,95%CI:0.857~0.997,P=0.040)与MCD患者发生ATN独立相关。结论年龄>40岁是MCD患者发生ATN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清白蛋白是发生ATN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肾病,脂性 微小病变肾病 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坏死,急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