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2008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氧化碳排放国。基于最近的个模拟,如果继续现在的生产和业务模式,到2040年左右中国的碳排放将达到年3500万吨,即便走上低碳的路线,中国也将达到2500万吨的排放。如果这个趋势不加遏制的话,到2025年污染将成为导致中国人死亡的"第杀手"。

  • 标签: 碳排放
  • 简介:相当长段时间内,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效果甚微中国经济这轮下滑有明显的周期性因素。中国直出口很重.尤其是发达国家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而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没有走出危机。当前状态最好的美国,也没有真正恢复元气。

  • 标签: 投资机会 国有 出口市场 中国经济 发达国家 2008年
  •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我提出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以期为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为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增长消除瓶颈。如今中国通过"路"战略率先推进,堪为全球表率。"路"战略之上,要加上非洲。第次工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有1.24亿,相当于当年日本的12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转移,这对收入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是难得的机遇。

  • 标签: 工业普查 劳动密集型产业 全球金融危机 结构性改革 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
  • 简介: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农”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农”问题的现实选择。“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收入问题。要长期持续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基本途径是减少农民。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这问题。建设新农村是项长期而复杂的艰巨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周详的规划和部署,并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才能获得最终成功。

  • 标签: “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 农民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 简介:用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互补性,挖掘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是路建设中合作的重点内容。而美国也曾提出类似的计划,以期整合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但与路红火的局面相比,美国的计划显得无声无息。今年2月6日,在第届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为什么中国路建设倡议能够得到各国广泛响应。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机遇期 窗口 经济互补性 经济学理论 资源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