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的闭青光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并比较原发性闭青光(PACG)与继发性闭青光(SAC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发病年龄≤40岁的闭青光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入院诊断、性别、发病年龄,收集患者常规眼科检查及A超声波测定、超声生物显微镜、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及视野检查的结果。分析PACG与SACG所占比例、病种构成,比较两类患者的发病年龄、视力、视野、眼球生物学结构参数及初诊误诊率。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Q1,Q3)表示。统计学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243例(243只)患者,发病年龄(28±9)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79;其中PACG患者93例(38.3%),SACG患者150例(61.7%)。PACG患者年龄[34(28,38)岁]及男性比例[22.6%(21/93)]与SACG患者[28(19,34)岁,44.0%(66/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4,χ²=11.46;均P<0.01)。SACG患者中以真性小眼球(22.7%,34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卵黄样蛋白病(ARB)(19.3%,29例)、葡萄膜炎(18.7%,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14.0%,21例)较为多见。PACG和SACG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对数视力)分别为0.10(0.00,0.48)、0.40(0.06,1.00),视野平均缺损值分别为-8.07(-27.49,-2.09)、-15.04(-28.75,-5.97)dB,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52.3±130.7)、(396.3±120.9)μm,两类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6,-2.14;t=2.37;均P<0.05)。PACG与SACG患者的眼压、视杯与视盘直径比、前房角粘连范围、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初诊误诊率为10.7%(26/243),其中SACG患者的误诊率为16.7%(25/150),高于PACG患者的1.1%(1/93)(χ²=14.61,P<0.001)。结论年轻闭青光住院患者以PACG以及SACG中的真性小眼球、ARB为主。与PACG相比,SACG发病年龄更小、视力更差、视野缺损更严重,且临床上更容易误诊。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住院病人 眼前半段 轴长度,眼 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