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大数据对慢性疼痛患者延续居家护理重要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实现院前院后健康管理。方法 建立精细化慢性疼痛随访表,将慢性疼痛患者按疾病分类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管理,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慢性疼痛患者100 例主动加入健康管理系统,采用随机法将100名患者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各50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延续性护理,两组进行效果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综合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性增加,综合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多方位现代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来推进慢性疼痛患者规范化管理,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信息服务,通过延续护理使病人参与到自己健康管理中,建立良好疾病管理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进延续护理服务在疾病健康管理中开展。

  • 标签: 大数据 慢性疼痛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60位在我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位,两组使用不同护理模式,比较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护理中进行循证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效果,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加快病人恢复身体机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疼痛护理 晚期肿瘤 疼痛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疼痛护理产生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4月~2021年11月时段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住院治疗6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疼痛护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6天和出院当天,两组NR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多(P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疼痛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疗法应用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治疗中,配合有效护理措施,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度。方法:以随机抽取法选择在2020.2月-12月期间,本科收治3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再以自由抽签形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并予以配合护理措施,将其治疗效果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调查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感、睡眠质量)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优(P<0.05),足以说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疗法配合有效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肯定。结论: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疗法应用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治疗中,在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其临床效果显优且安全性高,在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有效改善了睡眠质量,进而提升了治疗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治疗效果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使用镇痛药物后发生跌倒、坠床中运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4月1日-8月1日与8月10日-12月10日各4个月我科接收跌倒高危49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进行预防跌倒坠床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宣教方法。对两组发生跌倒、坠床例数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15.26‰,FMEA运用观察组跌倒率为4.31‰,项目目标达成率为106.72%,超出目标值,项目有效。但因数据体量较小,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FMEA运用,降低了患者在使用镇痛药物后发生跌倒、坠床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增加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镇痛药物 跌倒坠床 高危患者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治疗白血病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护理方法。方法 对1例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血病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 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后NRS评分由6分下降到3分,疼痛减轻50%。脊髓电刺激器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止痛药物逐渐减量,随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术前规范化疼痛管理、心理护理及术后针对性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顽固性疼痛,还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 白血病移植术 带状疱疹后遗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