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冰期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影响,得到理论和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结果表明,关美板块不存在明显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9个纬度观测序列平纬近80年长期变化存在着随经度系统性分布尚不能得到很好解释.,变化研究给出3-4mas/a长期极移结果有等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长期极移 板块运动 冰期后地壳反弹 冰帽 地球 惯性张量
  • 简介:以地球平极长期漂移观测值为约束,基于地球上8个冰盖参数,调整并得到南极冰盖地面质心位置可能不在南极点,而是位于余纬168°~170°、东经78°~82°附近。表明南极冰盖参数改变对平极长期漂移方向影响是灵敏,对冰期地壳反弹引起地球自转主惯性张量有约1.4%相对影响。采用全球冰盖参数和修正南极冰盖参数估计得到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8°.3,比作者等人2001年得到理论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4°.8结果可能更接近于实测。估计表明,地球上其它29个小冰盖冰融事件引起冰期地壳反弹对地球平极长期漂移和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综合影响在目前天文观测精度下仍可以忽略。

  • 标签: 冰盖 地球平极 地极 地壳 自转
  • 简介:本文采用我国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对流层大气高度参数ht和对流层内温度垂直梯度βt参数月均值资料,估计了对干大气时延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平高度ε=10°-20°时两参数变化可引起干大气时延周年变化幅值分别为1-5mm和2-15mm;ht周日变化也可引起大气时延周日变化约1mm,因此,对于1ps级精度VLBI物理模型,ht和βt不应当采用测站固定常数值。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大气参数 对流层 温度垂梯度 时延
  • 简介:本文采用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各自不同大气参数分别计算并比较了Chao、Marini和CfA-2.2三个大气时延械琪不同地平高度ε映射函数所对应理论大气时延值。结果表明,Marini模型有相对较大偏差;Chao与CfA-2,.2模型相比较,在ε=10°+20°范围,夏季湿性大气时延偏差三个站平均为+47mm-+6mm,而冬季干性大气时延偏差相应平均为-28mm--9mm;在平均大气条件下,偏差值约为10mm左右。分析表明,Chao与CfA-2.2模型理论时延之差与季节分布有关,可能原因来自Chao模型影响和CfA-2.2模型中湿映函数误差,有这待于未来VLBI观测结果进一步试算和对大气时延模型改进。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大气时延模型 对流层 VLBI观测 大气参数 映射函数
  • 简介:基于作者此前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震测地学机制讨论,进一步根据McCloskey等人应用INDI板块与AUST板块之间大致呈SW(≈S5)-NE(≈N2)走向板块边界划分模型,利用GPS站速度资料,估计了沿整个苏门答腊-尼科巴岛地壳破裂带INDI板块与Burma/SEEURA板块之间板块聚敛率,并与基于NUVEL-1A模型INDI、AUST板块边界分布所估计AUST板块与Burma/SEEURA板块问聚敛率结果作了比较;根据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壳破裂特征,对该地壳破裂测地学机制作了进一步讨论,认为基于NUVEL-1A模型INDI、AUST板块边界分布条件下地壳破裂测地学机制讨论和2004年主震由AUST板块运动触发结论可能更符合2004年地壳破裂事件观测结论。目前Burma微板块欧拉旋转参数可能不适合用于对该次地壳破裂事件测地学估计和机制讨论;INDI、AUST板块间相对运动是这两者板块间造山带主要动力源。

  • 标签: GPS 地壳破裂 板块边界分布 板块间聚敛率 缅甸微板块 地壳破裂的测地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