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超高色谱-串联(UPLC-MS/MS)方法检测血浆咖啡因浓度,评价咖啡因药物浓度监控(TDM)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血浆样本于离心管中,加入咖啡因氘代同位素内标,再加入蛋白沉淀剂,充分涡旋混合后,离心取上层清进入谱分析。流动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柱温45 ℃,使用岛津LC-30AD-CL系统和AB SCIEX 4500 QTRAP质谱仪建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线性、准确度、不精密度、基质效应、携带污染进行评估。纳入2021年2至4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新生儿RSD的患者30例,检测不同RDS早产儿相同给药方案下的咖啡因谷值浓度以评估个体变异对咖啡因药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咖啡因的检出限为0.02 μg/ml,最低定量限为0.05 μg/ml,在1.0~100.0 μg/ml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R2=0.998 6,R>0.99)、特异度(回收率85.52%~114.12%)、准确度(回收率85.97%~114.53%)、日内和日间不精密度(CV 6.01%~11.28%),基质效应和携带污染可忽略不计。检测30例RSD早产儿相同给药方案(10 mg/kg)后的咖啡因谷值浓度为(25.45±11.61)μg/ml,变异系数为44.88%。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UPLC-MS/MS方法用于监测咖啡因血药浓度。咖啡因TDM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辅助RDS诊疗,提高咖啡因疗效。

  • 标签: 咖啡因 呼吸窘迫综合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早产儿 药物浓度监控
  • 简介:摘要在检测过程中,有部分目标分析物由于离子化效率低、化学稳定性不佳等原因难以通过直接分析得到高质量的定量结果。为提升检测效率,利用化学衍生技术修饰其分子结构成为关键。此项技术涉及检验医学、有机化学、分离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在方法学建立和评价方面对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化学衍生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对维生素、激素、神经递质、治疗性药物等多个项目的检测中,是未来临床发展的重要方向。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化学衍生 维生素 激素 神经递质 治疗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色谱技术在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六神丸、复方甘草片、草珊瑚含片、黄连上清丸、香砂养胃丸、六味木香胶囊、云南白药9种中药制剂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中药材均进行气色谱技术和酶抑制技术进行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统计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的效果。结果采取气色谱技术检测9种中药材的检测平均回收率与酶抑制技术检测结果相比明显较高,P<0.05。采取气色谱技术检测9种中药材有机氯平均残留量、有机磷平均残留量与酶抑制技术检测结果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气色谱技术在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中药材农药残留中推广运用。

  • 标签: 气相色谱技术 中药材 农药残留 检测 效果
  • 简介:摘要:气色谱仪作为一种高效的检测手段,已经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气色谱仪的原理、分类和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同时也重点阐述了气色谱仪的维护与保养方法,以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检测需求的增加,气色谱仪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检测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和优化,以适应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需求。

  • 标签: 气相色谱仪 食品安全检验 应用与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在阴道炎治疗中,实施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我院收治,阴道炎病例202例,随机数字法分2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阴道清洁度,雌激素与雌二醇水平。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阴道清洁度,雌激素与雌二醇水平改善(P<0.05)。结论:在阴道炎治疗中,实施臭氧治疗是有效果和临床价值的。

  • 标签: 阴道炎 臭氧液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 雌激素 雌二醇 阴道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病理诊断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实施子宫颈病变筛查的100例女性,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IN各等级检出率上,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病检符合率为66.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0%,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对子宫颈病变进行诊断时,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均能够检出子宫颈病变,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更高,两种检查方式均值得在临床子宫颈病变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病理诊断 子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咯并喹啉醌(PQQ)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大鼠骨髓间充干细胞(BMSC)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下称正常培养基)培养大鼠BMSC,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5代细胞进行实验。(1)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PQQ组、单纯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PQQ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用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正常对照+PQQ组细胞用含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 PQQ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用含有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μmol/L过氧化氢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用含有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 PQQ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 h后,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μmol/L的过氧化氢培养24 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取5个批次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PQQ组,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1)中相应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个批次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和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对1个批次细胞分别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和JC-1荧光染色观察;采用透射电镜观察1个批次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试剂盒对1个批次细胞分别进行CAT和SOD活性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1个批次细胞环磷酸腺苷活化交换蛋白1(Epac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计算AMPK磷酸化水平、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除形态观察外,其余各指标每组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等方差t检验。结果(1)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出现空泡且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细胞存活率为(74.3±2.9)%,较正常对照组的100.0%明显降低(t=6.39,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至(116.9±4.2)%(t=6.92,P<0.01);正常对照+PQQ组细胞存活率为(101.2±1.1)%,与正常对照组相近(t=1.06,P>0.05)。(2)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的(13.6±1.0)%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7.1±2.0)%,t=10.57,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17.0±0.7)%,t=9.49,P<0.01]。(3)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去极化,JC-1荧光染料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发出绿色荧光,表现为膜电位明显降低(t=4.18,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至正常水平(t=4.43,P<0.01),JC-1荧光染料顺着极化线粒体膜电位进入线粒体聚集,发出红色荧光。(4)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规则形态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线粒体结构紊乱,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线粒体结构规则完整,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5)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CAT活性明显升高(t=4.54,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t=3.93,P<0.05);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CAT活性明显上升(t=8.65,P<0.01),SOD活性无明显变化(t=0.72,P>0.05)。(6)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Epa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4.67,P<0.01),AMPK磷酸化水平、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升高(t=7.88、3.62,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Epac1蛋白表达、AMP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t=4.34、16.37,P<0.01),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降低(t=3.17,P<0.05)。结论PQQ预处理能够改善氧化应激条件下大鼠BMSC的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可能与Epac1蛋白表达上调、AMPK信号通路激活和剪切型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膜电位,线粒体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吡咯并喹啉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应用的效果。方法:收录2021.1——2023.5期间我院接收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共计60例,入组行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评价组间疗效差异。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开展孟鲁司特钠治疗、孟鲁司特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治疗。结果: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哮鸣音及啰音消失时间均以观察组更短,P<0.05。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用药安全性相当,P>0.05;复发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接受孟鲁司特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治疗,对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保证用药安全性及降低其复发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孟鲁司特钠 喜炎平注射液 临床症状 用药安全性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