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糖尿患者HbA1C变异性与糖尿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以及探讨HbA1C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2糖尿患者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扩张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有视网膜病变(DR)组597例,无视网膜病变(NDR)组2 789例,平均随访4年(2~5年)。根据患者所有记录的HbA1C测量值计算其平均值(A1C-Mean)和标准差(A1C-SD),其中HbA1C变异性表达为A1C-SD。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资料。根据A1C-Mean高于或低于7%和A1C-SD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0.76%,患者被分为4组:Q1(A1C-Mean<7%, A1C-SD<0.76%); Q2(A1C-Mean<7%, A1C-SD≥0.76%); Q3(A1C-Mean≥7%, A1C-SD<0.76%); Q4(A1C-Mean≥7%, A1C-SD≥0.76%)。结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运动、胰岛素的使用(P<0.01)、吸烟(P=0.004)为HbA1C变异性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结果显示A1C-SD(HR=1.303, P<0.01)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R风险最高(HR=1.676, P<0.01) ,而Q1组患者最低。另外,Q2组患者(HR=1.437, P=0.005)发生DR的风险高于Q3组患者(HR=1.361, P<0.01)。结论HbA1C变异性是2糖尿患者D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A1C-SD总体均值>0.75%时,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比平均HbA1C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HbA1C变异性 糖尿病,2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糖尿(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性对糖尿肾脏病变(DKD)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02年至2014年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就诊的3 133例基线时无DKD的T2DM患者。按照随访时有无DKD分为DKD组(1 152例)和非DKD组(NDKD,1 9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尿病程、用药情况、血压、血脂、HbA1c等临床资料。HbA1c变异性表达为HbA1c标准差,根据患者所有记录的HbA1c测量值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按照HbA1c均值高于或低于目标值7%和HbA1c标准差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0.48%,将受试者分为四组:Q1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Q2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Q3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和Q4组(HbA1c均值≥7%,HbA1c标准差≥0.48%)。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bA1c变异性与DKD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DKD组患者的年龄、BMI、糖尿病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药的比例、HbA1c、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水平均高于NDK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及合并糖尿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均低于ND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HbA1c标准差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240,P<0.01]。进一步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KD风险最高(HR=1.601,P<0.01),Q1组患者最低,Q2组患者(HR=1.424,P<0.01)发生DKD的风险高于Q3组患者(HR=1.184,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病程、BMI、WHR、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Q4组患者eGFR下降风险最高(HR=1.230,P<0.01),Q1组患者最低,Q2组患者(HR=1.161,P=0.023)eGFR下降的风险高于Q3组患者(HR=1.124,P=0.012)。结论HbA1c变异性是T2DM患者DK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HbA1c变异性>0.48%时,可能在DK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比平均HbA1c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糖尿患者收缩压和脉压变异性对糖尿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至2014年就诊于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的3 275例基线时无DR的2糖尿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53±12.24)岁,随访3~10年。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者记录的收缩压和脉压所有测量值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根据收缩压均值130 mmHg(1 mmHg=0.133 kPa)和收缩压标准差11.16 mmHg,将患者分为四组:Q1(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标准差<11.16 mmHg)、Q2(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标准差≥11.16 mmHg)、Q3(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标准差<11.16 mmHg)和Q4(收缩压均值≥130 mmHg, 收缩压标准差≥11.16 mmHg)。同理再根据脉压均值80 mmHg和脉压标准差6.53 mmHg,患者被重新分为Q1′~Q4′四组。采用Cox回归分析研究不同血压变量与DR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结果显示收缩压均值、标准差,脉压均值、标准差是影响DR的危险因素。Q4组患者发生DR风险最高[风险比(HR)=1.980,P<0.01],而Q1组患者最低。另外,Q3组患者(HR=1.409,P<0.01)发生DR的风险高于Q2组患者(HR=1.353,P<0.01)。Q2′组患者发生DR风险最高(HR=2.086,P<0.01),而Q1′组患者最低。另外,Q4′组患者发生DR的风险(HR=1.507,P<0.01)高于Q3′组患者(HR=1.289,P<0.01)。结论收缩压和脉压变异性是影响2糖尿患者DR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变异性和脉压变异性比平均收缩压和脉压更能预测DR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2型 收缩压变异性 脉压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