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年龄(48.7±11.0)岁。采用QCT工作站测量体检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由3位测量者(A、B、C)在QCT工作站上独立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者A在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者A两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作为其最终测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测量者A的第1次测量结果为(10.46±5.55)%,第2次为(10.66±5.59)%,最终结果为(10.56±5.51)%;测量者B、C测量结果分别为(10.70±5.45)%、(10.86±5.77)%。测量者A、B、C之间肝脏脂肪测量结果的ICC=0.960(95%CI:0.951~0.967,P<0.001)。测量者A的2次肝脏脂肪测量结果ICC=0.953(95%CI:0.941~0.962,P<0.001)。均ICC>0.75,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测量方法一致的前提下,采用QCT工作站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在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定量CT 脂肪肝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同江医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RIPostC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纳入患者均按指南接受常规治疗,RIPost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患侧上肢4个循环的RIPostC,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4个循环的安慰治疗,1次/d,连续180 d。比较治疗18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画钟试验、积木试验评分,梗死体积和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结果治疗后180 d, RIPostC组BI评分和m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RIPostC组的治疗效果(93.7%,59/63)高于对照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 d, RIPostC组MMSE、MoCA、画钟试验、积木试验评分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0 d,两组梗死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IPostC组病变侧脑血流量值/镜像侧脑血流量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RIPostC,能够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障,改善认知能力,增加脑灌注,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肢体缺血后处理 Barthel指数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 简介:摘要目前脂肪肝的检查都是以B型超声为主,根据肝脏在超声上的表现分为正常,和轻中重度脂肪肝。近年来,超声,CT和磁共振都在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为在健康管理中开展脂肪肝的精准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脂肪肝的风险预测和干预提出了新的研究手段。健康管理专业应该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脂肪肝的精准评价和管理水平,服务于大众健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超声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指导,观察组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社会心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疾病管理能力,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管理 学龄期哮喘 疾病管理 呼吸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