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收治的1例RHOBTB2基因突变致癫痫性脑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男,3个月12 d,因"反复抽搐2 d"入院,临床表现为无热性癫痫持续状态,包括双眼向左侧凝视,四肢强直、抽动,持续约30 min缓解;体格检查发现患儿不能抬头,哭声小,基因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RHOBTB2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新发错义突变c.1448G>A(Arg483His);抗癫痫发作药物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控制,但生长发育明显落后。RHOBTB2基因突变所致癫痫性脑病预后不佳,多数患儿伴运动障碍和小头畸形。

  • 标签: RHOBTB2基因 癫痫性脑病 发育落后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RPL34基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14例皮肤鳞癌和16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组织中RPL34的表达。构建RPL34基因干扰慢病毒,感染皮肤鳞癌SCL-1细胞(shRNA组),通过RT-PCR与Western印迹验证目的基因敲减。感染后72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敲低RPL34基因后SCL-1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皮肤鳞癌组织细胞质RPL34表达评分(2.143±1.956)高于正常对照组织(0.500±0.516,z=3.53,P< 0.05)。RT-PCR显示,shRNA组SCL-1细胞RPL34mRNA相对表达(0.149±0.016)低于对照组(1±0.018,t=36.95,P< 0.05);Western印迹显示,shRNA组SCL-1细胞RPL34蛋白相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hRNA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t=13.76,P< 0.05),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t=36.62,P< 0.05);shRNA组细胞凋亡率(9.42%±0.16%)高于对照组(4.58%±0.41%,t=19.02,P< 0.05)。MTT结果显示,继续培养120 h,shRNA组细胞活力(0.815±0.005)低于对照组(1.886±0.005,t=265.91,P< 0.05)。结论RPL34基因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过表达,敲低RPL34基因可干扰SCL-1细胞周期,降低增殖活力,促进凋亡。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核糖体蛋白质类 RNA,小分子干扰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RPL34 SCL-1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RCC3的缺失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2只C57BL/6J小鼠作为受体,分为野生型(WT组)和BRCC3-/-型(KO组),每组6只。采用两次4.5 Gy 60Co全身照射(TBI),两次照射间隔30 min,6 h后通过尾静脉输注BABL/c小鼠1×107骨髓细胞和8×106脾脏细胞建立aGVHD小鼠模型。在aGVHD小鼠模型中特异性敲除BRCC3,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靶器官损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CB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移植后第9天分离脾脏、肝脏和小肠淋巴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器官中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结果受体小鼠BRCC3的缺失可导致aGVHD小鼠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靶器官肝脏损伤明显加重;脾脏中CD8+ T细胞和CD8+CD25+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6.53、5.52,P<0.05);肝脏中CD8+ T细胞和CD8+CD25+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3.74、3.19,P<0.05)以及小肠中CD8+ T细胞、CD8+CD25+ T细胞和CD8+CD69+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3.52、4.06、3.29,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BRCC3在受体中的缺失可促进供体CD8+ 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而加重aGVHD,为aGVHD探索了潜在的预防和治疗靶点。

  • 标签: BRCC3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活化 治疗靶点
  • 作者: 李欣 田朕 陈彰 李斌 张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十堰 442000,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十堰 44200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武汉 430030 武汉纽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202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因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中心招募线粒体DNA 11778位点突变的LHON患者40例80眼,以视力较差眼或右眼(双眼视力相等时)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rAAV2-ND4),对侧眼作为未注射眼,并依此分为注射眼组和未注射眼组,每组4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采用两用对数视力表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表现;采用CR-2免扩瞳眼底照相机检查眼底情况。对注射眼组与未注射眼组基因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评估治疗有效率,以BCVA提高≥0.3 LogMAR为有效。结果40例患者中23例患者视力提高≥0.3 LogMAR,有效率为57.5%,其中注射眼组视力提高6眼,未注射眼组视力提高4眼,双眼同时提高者13例。未注射眼组和注射眼组治疗后12个月BCVA分别为(1.51±0.62)LogMAR和(1.62±0.58)LogMAR,较治疗前的(1.75±0.46)LogMAR和(1.83±0.47)LogMAR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084,P=0.772);2个组治疗前后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557,P=0.575;F时间=2.314,P=0.106)。所有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rAAV2-ND4基因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LHON安全、有效,基因药物的单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可以改善患者双眼视力。

  • 标签: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 基因疗法 视力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226例无明确家族史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1个主动脉相关基因,并对其近亲属进行一代验证。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综合征表型、累及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最大直径、D-二聚体浓度等,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在226例先证者中共检测到106个突变位点,基因阳性率44.69%(101/226)。明确致病性突变16个,可能致病性突变18个,意义未明性突变71个。超过一半的突变位点来自非综合征型主动脉人群,其中FBN1基因仍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发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高、主动脉直径更大,易表现为Stanford B型夹层及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意义未明性突变携带者更易出现胸主动脉瘤。具有综合征、夹层伴有动脉瘤表型会增加基因突变携带的可能性,而D-二聚体浓度及累及主动脉根部无明显影响。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主动脉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其临床表型与突变基因、致病等级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非综合征型患者中尤为显著。发病年龄越早,越易携带FBN1、ACTA2基因,胸主动脉直径越大,越易携带致病性突变。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基因突变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松江区2017—2019年69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相关样本,用针对诺如病毒ORF1和ORF2连接区进行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诺如病毒基因测序及型别鉴定。结果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腹泻疫情69起,共检测1 767份样本:619份病例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19.9%),343份从业人员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1.1%),505份环境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0.5%)和300份食品样本(未检出)。测序获得141株基因序列,基因型别分析显示2017年和2018年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基因型别为GII.P16-GII.2(50.98%,26/51),而2019年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基因型别中GII.P16-GII.2(13.73%,7/51)和GII.Pe-GII.4(9.80%,5/51)较多。结论引起上海市松江区2017—2019年诺如病毒感染的69起腹泻疫情病毒主要的基因型别为GII.P16-GII.2,呈明显的春、秋冬季高峰,且幼儿园及学校的事件较多。

  • 标签: 腹泻 基因型 横断面研究 诺如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蒙古汉族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致敏药物及筛查易感基因。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2019年确诊的68例汉族SJS/TEN患者,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筛查HLA-B*5801、HLA-B*1502、HLA-A*3101等位基因。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基因分型,分析致敏药物。结果68例SJS/TEN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46.06 ± 19.97(3 ~ 84)岁。检出HLA-B*5801阳性5例,4例为别嘌醇致敏;HLA-B*1502阳性14例,5例为卡马西平、4例为拉莫三嗪致敏,5例致敏/可疑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等;HLA-A*3101阳性1例,可疑致敏药物为中药活血针剂,成分不清。结论HLA-B*5801对别嘌醇、HLA-B*1502对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的预测性良好,建议用药前筛查,而HLA-A*3101在本地区人群阳性率不高。

  • 标签: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HLA-A抗原 HLA-B抗原 基因型 卡马西平 别嘌呤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PsV)的相关性及其与HLA-C*06:02的交互作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379例蒙古族PsV患者及518例蒙古族健康对照。选择16个既往报道的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包含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HLA-C*06:02,利用二代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受试者进行基因分型。计算蒙古族PsV组及对照组16个变异位点及HLA-C*06:02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χ2检验比较两组各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蒙古族PsV患者中16个代谢综合征易感SNP位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HLA-C*06:02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4.09 × 10-35,OR = 3.41)。HLA-C* 06:02阳性受试者中,252例PsV患者的rs7593730_T和rs6931514_G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与191例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OR = 0.64;P = 0.041,OR = 1.33);而在HLA-C*06:02阴性受试者中,两组间16个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s7593730和rs6931514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相关,与HLA-C*06:02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疾病 多态性,单核苷酸 蒙古族 HLA-C*06: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遗传相关性及与HLA-Cw*0602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 409例为病例组,其中汉族1 030例,蒙古族379例,健康对照组1 483例,其中汉族965例,蒙古族518例。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DNA,选择位于IL-12B(rs2082412、rs2288831、rs3212227、rs3213094、rs7709212)、IL-23R(rs11209026、rs2201841、rs7530511)、IL-28RA(rs4649203)基因区域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对HLA-Cw*0602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并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R × C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IL-12B基因rs2082412、rs2288831、rs3212227、rs3213094、rs7709212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病例组显著低于汉族对照组(P < 0.005);IL-12B基因rs3213094等位基因频率在蒙古族病例组显著低于蒙古族对照组(P < 0.005)。汉族和蒙古族病例组HLA-Cw*060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民族对照组(P < 0.005)。分层分析显示,汉族HLA-Cw*0602阳性病例组IL-12B基因rs2082412、rs2288831、rs3212227、rs3213094、rs770921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汉族对照组(P < 0.005),而阴性病例组与汉族对照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蒙古族HLA-Cw*0602阳性或阴性病例组各等位基因频率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05)。分析IL-12B基因区域的5个SNP构建单倍型,在汉族、蒙古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中6个单倍型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05)。基于HLA-Cw*0602分层的IL-12B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分析,蒙古族、汉族7个单倍型无论HLA-Cw*0602阳性和阴性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5)。HLA-Cw*0602阳性和阴性蒙古族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GATGT频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L-12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蒙古族、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具有相关性,且IL-12B与HLA-Cw*060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2 遗传关联研究 多态性,单核苷酸 汉族 蒙古族 HLA抗原 HLA-Cw*0602 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