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1 151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47(26,62)岁,男602例,女549例,观察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形态学特点,综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AML伴RUNX1-RUNXITI基因、AML伴CBFβ/MYH11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基因、AML伴NPM1基因、其余AML之间以及Ph+ALL与Ph-ALL之间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柴捆细胞、假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胞浆细小颗粒、核切迹、白血病细胞有杯口样改变(杯口细胞)比例差异;微小巨核、早期幼稚粒细胞、浆细胞、高嗜酸粒细胞等伴随细胞出现差异及“葡萄状”聚集分布差异。总结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细胞自身形态学特点、伴随细胞出现情况及排布方式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AML与ALL之间,胞浆Auer小体[(45.5%比0),χ2=211.400]、PCH包涵体[(28.9%比0),χ2=114.100]、胞浆细小颗粒[(20.7%比2.9%),χ2=53.798]、核切迹[(0.7%比6.1%),χ2=30.906]、杯口细胞[(4.9%比0.3%),χ2=13.495]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微小巨核[(22.4%比0.3%),χ2=80.398]、浆细胞[(87.6%比10.6%),χ2=604.241]、高嗜酸粒细胞[(15.3%比1.0%),χ2=46.116]等伴随细胞出现以及“葡萄状”聚集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L伴RUNX1-RUNXITI基因以空泡与PCH包涵体变化较为明显、AML伴CBFβ/MYH11基因以高嗜酸粒细胞出现增多较为明显、APL伴PML/RARA基因以柴捆细胞增多较为明显、AML伴NPM1基因以杯口细胞增多较为明显。各组之间细胞核染色质、核仁、空泡形态也不相同;Ph+ALL与Ph-ALL之间比较,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P均<0.05)。结论AML与ALL之间在白血病自身细胞特点,伴随细胞出现规律,聚集分布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ML伴特定遗传学异常各亚型之间在出现空泡、PCH包涵体、高嗜酸粒细胞、柴捆细胞、杯口细胞变化等方面各具特点。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PCH包涵体 微小巨核 杯口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