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二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ⅡA型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193例ⅡA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男71例,女122例;年龄65~90岁[(73.9±4.3)岁];致伤节段:T10 21例,T11 27例,T12 44例,L1 48例,L2 29例,L3 14例,L4 10例。其中85例接受单侧二穿刺PVP治疗(观察组),108例未接受单侧二穿刺PVP治疗(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末随访时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评估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36.2±1.4) min、(5.5±0.7) mL]均显著长于或多于对照组[(32.3±1.7) min、(4.0±0.7) 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随访时两组患者VAS、ODI、AH、KA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 VAS、ODI、AH、KA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随访时观察组VAS、ODI、AH、KA[(2.2±0.8)分、19.2%±5.8%、(2.90±0.21) cm、12.2°±1.5°]优于对照组[(3.1±0.9)分、22.8%±5.3%、(2.41±0.15) cm、13.3°±1.2°]。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二穿刺PVP术治疗ⅡA型ASOTLF疗效满意,可有效增加骨水泥弥散,防止术椎再次塌陷,且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或相邻椎骨骨折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粘合剂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来说,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使用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对于建筑工程所消耗费用支出开展影响,并且对这些支出进行制约和协调,从而使得整个建筑工程在消费支出方面能够达到有组织和有系统状态,处在一个合理分配过程当中。它贯穿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生命线当中,同时也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协调配置一个有效过程,会使得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地提高。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重点和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来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经验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是导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常见原因之一。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形成是受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感染时年龄、累计节段数、治疗前椎体丢失高度以及"脊柱危险体征"等。尽管抗结核药物使用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对于药物治疗后治愈脊柱结核患者,后凸畸形会继续进展,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后凸畸形。进而出现外观、心理、肋骨-骨盆撞击、心肺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脊髓压迫等一些列问题。治疗前椎体丢失高度和"脊柱危险体征"X线征象有助于预测未来畸形发生严重程度。因此,全面认识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形成以及尽早根据病变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阻止后凸畸形形成并减少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和迟发性瘫痪发生率。

  • 标签: 结核,脊柱 肌肉骨骼畸形 后凸畸形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OTLICS)4分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108例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7例;年龄55~92岁[(71.6±5.3)岁]。所有患者OTLICS均为4分。7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4.2)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手术治疗组VAS[(3.5±1.0)分、(2.1±0.6)分、(2.0±0.4)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4±1.7)分、(5.3±1.5)分、(3.3±0.6)分](P均<0.05),ODI[(45.8±10.3)分、(35.3±8.6)分、(26.5±7.1)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5.7±12.1)分、(58.3±10.7)分、(45.6±9.3)分](P均<0.05),SF-36评分[(82.8±1.4)分、(85.0±1.5)分、(88.0±1.3)分]高于非手术治疗组[(80.4±1.3)分、(81.5±1.4)分、(85.6±1.1)分](P均<0.05),而末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随访时手术治疗组Cobb角[(18.3±3.9)°、(17.5±3.0)°、(17.8±1.6)°]小于非手术治疗组[(22.4±2.2)°、(22.5±1.7)°、(22.1±1.3)°](P均<0.05),伤椎前缘高度比[(75.4±8.6)%、(76.6±8.6)%、(75.2±8.3)%]高于非手术治疗组[(63.5±7.6)%、(65.2±7.4)%、(62.8±7.2)%](P均<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6例(8%),非手术治疗组发生2例(6%)(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1%),非手术治疗组出现6例(19%)(P>0.05)。结论对于OTLICS 4分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在治疗颈椎邻椎病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西安红会医院接受ACDR治疗28例单节段颈椎邻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46±7)岁。对术前及术后1、24个月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疗效主要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颈椎整体及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手术节段Cobb角,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假体相关影像参数。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4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7±1.5)、(14.0±1.0)和(15.8±0.9)分,JOA改善率为75%±19%(F=37.012,P<0.01)。患者手术前后NDI%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101,P<0.01)。末随访时Odom评分为优者20例,良8例。患者手术前后3个时间点颈椎整体和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3、6.063、26.952,均P<0.05)。术后24个月ACDR上方邻近椎间盘与融合节段下方邻近椎间盘Miyazak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c=2.12,P=0.034)。术后4例(14.3%)发生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假体冠状面移位(0.30±0.11)mm,矢状面(0.28±0.10)mm;假体下沉(0.27±0.09)mm。未见假体松动发生。结论ACDR对颈椎邻椎病翻修临床疗效满意。由于术后手术节段仍存在一定运动功能,其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风险明显低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邻椎病
  • 简介:摘要随着椎体强化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治疗中广泛应用,骨水泥渗漏这一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多数骨水泥渗漏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椎体骨折、肺栓塞、脊髓神经受压等严重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与患者自身因素、骨水泥因素及围术期相关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明确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对骨水泥渗漏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为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提供参考。

  • 标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7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23~63岁[(49.5±8.2)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25例,Ⅲ型34例,Ⅳ型17例。骨折Pauwels分型:Ⅰ型16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40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36例采用FNS固定治疗(FN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2±1.7)个月]。FNS组透视次数为(13.4±1.9),少于空心螺钉组(18.2±2.6);FNS组下地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为(11.1±1.9)周、(13.8±1.6)周,短于空心螺钉组(15.7±1.6)周、(14.6±1.6)周(P均<0.05或0.0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空心螺钉组4例股骨颈短缩,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内固定松动,2例退钉,1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30%(12/40);FNS组2例股骨颈短缩,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6)(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FNS和空心螺钉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FNS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愈合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34例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7例;年龄26~60岁,平均43.6岁;左18例,右1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空心钉组16例(采用髓内钉联合空心钉治疗),钢板组18例(采用髓内钉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耗材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Rasmussen放射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末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得12~28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胫骨平台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89.4±14.5) mL]、耗材费用[(2.0±0.2)万元]均少于钢板组[(120.8±22.1) mL、(2.6±0.4)万元],皮肤切口长度[(4.1±0.8) cm]短于钢板组[(7.1±0.9) cm],末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4.5)分]低于钢板组[(93.0±4.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程度[0.5(0,2) mm]小于空心钉组[1.0(0,2)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1例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组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膝部不适,内固定物取出后缓解。结论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钢板联合髓内钉治疗虽然创伤大、费用高,但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骨板 胫骨干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Ⅰ型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115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67例;年龄65~92岁[(75.3±8.5)岁]。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均为ASOTLF分型Ⅰ型患者。损伤节段:T6~T10 10例,T11 15例,T12 26例,L1 34例,L2 18例,L3 7例,L4 5例。73例采用PV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手术组),42例采用非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非手术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评分评估脊柱功能,采用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生活质量问卷(QUALEFFO)评分评估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2±4.6)个月]。治疗后1 d、1个月、3个月,手术组VAS分别为(3.9±0.6)分、(3.3±0.6)分、(2.9±0.3)分,显著低于非手术组(6.0±0.7)分、(5.0±0.8)分、(4.2±1.0)分(P均<0.05);手术组RMD评分分别为(15.2±0.7)分、(12.6±0.7)分、(10.6±0.7)分,显著低于非手术组(16.4±0.8)分、(14.6±0.8)分、(12.7±0.6)分(P均<0.05)。治疗后1 d、1个月,手术组QUALEFFO评分分别为(46.0±1.1)分、(41.4±0.8)分,低于非手术组(50.3±0.8)分、(44.7±1.2)分(P均<0.05)。以上指标其余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手术组骨密度T值为(-3.0±0.9)SD,非手术组为(-2.8±1.1)SD(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27/73),非手术组为33%(14/42)(P>0.05)。结论对于ASOTLF分型Ⅰ型骨折,PVP与非手术在抗骨质疏松和并发症发生方面疗效相当,但PVP在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

  • 标签: 脊柱骨折 老年人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CSOTL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95例老年Ⅳ型C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63例;年龄60~85岁[(67.4±6.5)岁]。损伤节段:T11 17例,T12 37例,L1 30例,L2 11例。患者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PJK,将患者分为PJK组(30例)和非PJK组(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吸烟史、致伤原因、合并症、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交界性后凸角(PJA)、矢状垂直偏移(SVA)、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等术前影像学资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近端固定椎(UIV)位置、远端固定椎(LIV)位置、固定节段数等手术基本资料与术后PJK发生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PJK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BMD、术前PJA、术前SVA、术前PI-LL、PLC损伤、UIV位置、LIV位置、固定节段数与术后PJK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均<0.05),而性别、吸烟史、致伤原因、合并症、损伤节段、ASI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PT、术前SS与术后PJK发生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OR=32.28,95%CI 3.83~272.29,P<0.01)、BMI>28.0 kg/m2(OR=7.88,95%CI 1.63~37.99,P<0.01)、BMD T值<-3.5 SD(OR=20.84,95%CI 2.36~183.93,P<0.01)、术前PI-LL>20°(OR=13.30,95%CI 1.54~113.87,P<0.05)及PLC损伤(OR=13.98,95%CI 1.37~142.34,P<0.05)与术后PJK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70岁、BMI>28.0 kg/m2、BMD T值<-3.5 SD、术前PI-LL>20°及PLC损伤是老年Ⅳ型CSOTLF患者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PJK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重视软组织保护和脊柱矢状位平衡恢复,术后应注意控制体重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