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JNET病理改变基础。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取得术后病理标本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资料,对其内镜JNET病理特征(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病变长径均>1.5 cm,其中内镜治疗74例,外科治疗7例。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出现频率为JNET 2A(2.78%)<3(20.00%)<2B(42.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出现频率均为2A、2B<3,3与2A、2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在JNET病理诊断相符组与不符组间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JNET中2B提示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筛网状结构,3提示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可能是影响JNET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干扰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病理学 窄带光成像 放大内镜 JNE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管瘤的 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现象。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16例淋巴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此案用 CT诊断和检查,诊断后对影像学特征分析。 结果:病理类型比较多,包括:囊状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以及淋巴管瘤病等,其发生例数分别是5例、 4例、 3例和 4例。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中伴周围血管增粗的患者 3例,淋巴结肿大患者 4例,合并出血患者 4例,破裂患者 5例。 结论:对淋巴管瘤患者采用CT模式进行诊断,效果明显,表现结果具有特征 性 ,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淋巴管瘤 CT影像学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2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方面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为本院在2012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200例患者,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个性化教育之后,患者在空腹血糖、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当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对2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工作,必须要开展更为科学的护理手段,在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护理下,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实现血糖控制效果的改善,在临床方面有着比较广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个性化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血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