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碳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黏菌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在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自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的45株鲍曼不动杆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T6SS主要效应蛋白编码基因溶血素调节蛋白的携带情况,对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和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抗血清试验和体外竞争试验,收集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4株T6SS阳性,阳性率为53.3%。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和头胞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5.8%、95.8%、66.7%、95.8%、79.2%、95.8%、79.2%和91.7%,高于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的28.6%、28.6%、28.6%、28.6%、9.5%、23.8%、23.8%和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22.12、6.51、22.12、21.83、24.72、13.79、18.97,均P<0.05)。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血清抗性和竞争能力均高于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Z=-2.61、Z=-2.27,均P<0.05)。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T6SS阳性率为80.0%(16/20),高于非ICU来源菌株的32.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但鲍曼不动杆菌是否携带T6SS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188)。结论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其高耐药率使得治疗较困难,亟需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ICU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Ⅵ型分泌系统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致病性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