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徐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论,使科学理论能够迅速而成功地得到应用,有利于用成熟的经验不断丰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简介:文章以武汉地铁1号线一期车辆大修项目的筹备及实施为例,主要从大修模式选择、大修规程制订、生产组织管理及持续改进方向等整体情况入手,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和应对方法,总结了武汉地铁大修业务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

  • 标签: 地铁 车辆大修模式 规程 生产组织实施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证明S1椎体后缘入口位的透视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存在指导意义。方法①收集134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导入Mimics Medical 21.0系统,测量分析骶椎的解剖学参数,寻找S1椎体前、后缘解剖学参数差异。②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5个成年人尸体骨盆标本徒手置钉,采用传统透视技术(位),模拟临床实践。置钉完成后透视S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观察二者成像差异,直视下检查螺钉是否穿出骶管。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传统透视技术徒手置钉,术中分别透视S1前、后缘入口位以指导螺钉安全置入;行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螺钉错位。结果①正常人CT测量:S1前缘入口位角(20.71°±11.89°)显著小于S1后缘入口位角(41.99°±11.67°),S1上终板宽度[(32.22±3.41)mm]显著大于S1下终板宽度[(20.10±3.28)mm],S1椎体前、后缘存在解剖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尸体实验:5个标本中的2个出现了S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显像差异,且螺钉穿出骶管。③临床组:所有患者闭合复位满意。共置入17枚螺钉,S1置入12枚螺钉,S2置入5枚螺钉;手术时间84~141 min,平均114.4 min;透视次数69~101次,平均89.6次;术中出血量110~463 mL,平均296.6 mL;术后CT未观察到螺钉错位。结论S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角存在差异,透视后缘入口位能清晰显示椎体后缘,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盆入口位
  • 简介:摘要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primary endometr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ES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本文报道1例55岁患者,刮宫标本及经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标本组织学形态均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上皮呈浸润性生长,并见短梭形细胞,胞质丰富、透亮。刮宫标本中未见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及异常腺性结构;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短梭形与鳞状上皮穿插生长,侵犯浅肌层,周围子宫内膜可见慢性子宫内膜炎,局灶符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明确的鳞状上皮成分及短梭形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5/6、p63、β-catenin、CD10均阳性,CK7、CDX2阴性。患者随访8个月,身体状况良好。PESCC需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除外子宫颈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癌伴广泛鳞化。该文描述PESCC组织学特点、刮宫及全子宫标本诊断难点、阐述其诊断要点,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