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其疾病负担仍然较重。现对肝硬化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自然史观念更新、诊断评估手段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化比例在下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所致肝硬化比例在上升。多个预测模型和肝脏瞬时弹性测定等技术已用于早期无创性评估肝硬化。有效病因治疗和并发症管理是肝硬化治疗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肝硬化肝功能逆转和再代偿成为可能。近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有效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为肝硬化有效的病因治疗提供了基础,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治疗措施仍然缺乏。管理并发症时除了重视常见并发症,也要管理"少见"并发症。

  • 标签: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显性肝性脑病(OH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设计,以住院肝硬化合并OHE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发生OHE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资料,分析影响OHE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计量资料,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计数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诊断为肝硬化患者共500例,共40例发生OHE,作为病例组,并随机选取40例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发生OHE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构成和年龄均可比。两组患者的肝硬化病因构成方面,均以病毒性肝炎(其中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5%和57.5%。其余病因包括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在血生物化学指标方面,两组的血肌酐水平可比,但是病例组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更高(34.30 μmol/L对比18.65 μmol/L,Z = -3.185,P < 0.05)、血钠水平更低(137.00 mmol/L对比140.08 mmol/L,Z = -2.348,P < 0.05)、凝血酶原时间更长(14.60 s对比12.20 s,Z = -5.078,P < 0.05),国际标准化比值更低(1.33对比1.07,Z = -5.632,P < 0.05),血白蛋白水平更低(30.6 g/L对比35.6 g/L,t = 3.386,P < 0.05)。在并发症方面,病例组的合并消化道出血比例更高(30.0%对比10.0%,χ2 = 5.000,P < 0.05)、合并腹水比例更高(87.5%对比30.0%,χ2 = 27.286,P < 0.05)、继发感染比例更高(32.5%对比10.0%,χ2 = 7.813,P < 0.05)。在病情严重程度评级方面,病例组的Child-Pugh C级所占比例更高(62.5%对比10.0%,χ2 = 26.593,P < 0.05)。在结局方面,病例组病死3例,对照组无一例病死。多因素分析发现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为C(OR = 12.696),合并腹水(OR = 10.655)是发生OHE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肝硬化并发OHE者病情更重,并发症更多。为及时诊治肝硬化OHE,应更多关注合并腹水及Child-Pugh C级者。

  • 标签: 肝硬化 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