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建设,生态农业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科学发展观战略部署,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本文围绕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论述,重点探讨生态经济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发展路径
  • 简介:  摘 要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建设,生态农业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科学发展观战略部署,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本文围绕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论述,重点探讨生态经济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发展路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指出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意义,探析农业经济发展路径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能为全球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生态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农业经济发展应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户生活质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一、优化生态农业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力的供给    农业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确保农业生产供给,农业生产力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既包括层次较低的资金和物资,也包括层次较高的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经济应关注农户的实际需求,遵循大自然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及自然禀赋选择相应的农业生产模式,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处于平稳和谐的状态。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应结合当地的生态环保产业,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收入之间找到平衡点,构建完善的农业生态体系。    二、整合利用农村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在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基础上将农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结合起来,缓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的情况。为此,政府部门首先应大力宣传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及其重要性,加深公众特别是农户、农业生产者对生态经济的认知。可以定期组织农业经济交流会,引导相关人员合理开发农村资源,对于高、陡坡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地形可以试试退耕还林举措,给予农户一定的经济补偿。其次,应加强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借助互联网平台帮助农户推销农产品。 [1] 最后,应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减轻农户生产压力。为避免出现破坏农业生态发展的情况,政府部门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监管的力度,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三、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农业经济质量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在金融、医疗、工业等领域,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很少,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当下,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首先,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集中的学习点,定期组织培训农业知识,同时完善图书阅览等配套设备,提升农户的思想和种植水平。其次,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选择和当地种植条件相匹配的农作物,通过模型分类搜集并筛选出优良的种子形状,确保粮食产量。 [2] 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土壤传感器中,分析预测土壤中含有的可溶性盐分含量,借此判断土壤质量,为农户实施务农行为提供参考。在农作物生长期间,为了避免杂草争夺农作物的养分,可以利用摄像、传感器等车载设备打造除草机器人,在分析农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筛选杂草并进行智能除草,减轻使用农药对土壤造成的破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最后,还可以利用图像采集设施预测田间农作物病虫害情况,通过智能视觉技术收集病虫害的相关数据,如种类、程度、原因等 ; 同时可以利用声音设备收集害虫声音,利用语音处理技术识别不同的害虫类型,构建相关模型,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    四、增加资金投入,推动农产品国际化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实现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确保农产供给方面优化服务体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探索创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思路。相关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接受生态农业建设新理念,在建设生态农业时应尽可能避免做出可能破坏环境的行为,坚决抵制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行为。为此,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新能源技术,如风能、电能、太阳能等,降低使用化学产品的频率。同时,可以加大光伏电产业的建设力度,借此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遗留的垃圾问题,利用电能分解技术避免垃圾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垃圾经点电能分解后可以进行集中填埋,降低对农田的危害,以便农户更好地利用农田资源。农田中存在很多大自然馈赠的天然养料,如秸秆,秸秆发电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壤养分,达到施肥的目的。通过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废弃物再次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肥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产量,为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化的农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实现二者的和谐共赢,需要相关人员不断优化和创新生态经济建设发展路径。在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应遵循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解决生态农业建设发展问题,将生态农业理念融入农业经济发展全过程,使其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开来,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洮 . 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 36 ( 01 ): 37-39.     [2] 王爱刚 . 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及发展路径研究 [J]. 山西农经, 2019 ( 22 ): 68+70. 

  • 标签:
  • 简介:  摘 要:为提升农用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加大了化肥和地膜用量,从而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 ; 生态农业 ; 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农业经济产生的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取得理想的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的用量 [1] 。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法保障农产品质量,使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2]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模式进行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既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价值     1.1  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农业生态受到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各类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的过度使用,使水资源与土壤被严重污染 [3] 。在实施生态农业时,要做到绿色生产,使农业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应用,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1.2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更加高效地组织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活动,调整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4] 。此外,实施生态农业可有效延长产业链,推行农户联合公司的生产模式,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首,集产、加、销、贸为一体。     1.3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可有效结合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不仅可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推行生态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合理分配农作物种类,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数量,从而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升农产品质量。     1.4  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可使农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农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5] 。同时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使农业生产更加绿色、无公害,防止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并且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种植农产品,合理构建农产品体系,使土壤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更高的生态效益。     2  生态农业实施中的推行措施     2.1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观的创新     为了更加快速地推行生态农业,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在开展农业生产时,要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理念、工业化理念以及产业化理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进而使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同时需要应用地膜技术和大棚技术,使农产品种类打破地域限制,进而使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应用科学管理模式,使农产品产量得到保障,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 。例如在对原有农作物产业基地进行扩展的前提下,可建立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并且积极修建大棚,丰富农产品种类,打造特色小镇,使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2.2  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     要想推行生态农业,促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①国家要对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②各级地方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管理机制以及监督体系,使生态农业发展得到制度保障 [7] 。③地方政府要加强生态农业的优势宣传工作,使人们对生态农业产生足够的重视,能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的实施。④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針对生态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与生态农业实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执法措施。     2.3  鼓励农业生产者参与生态农业推行工作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促使农业经济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推行生态农业时,农业生产者属于执行者,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尽早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想使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地方政府就要实施惠民政策,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在生态农业实施中得到有效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保障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专家队伍,做好生态农业推广宣传工作,并积极解决生态农业推行中遇到的技术与生产难题,同时做好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速度。     3  结束语     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生产,应用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所获取的综合效益。而要想加快生态农业推行速度,就要不断创新生态农业的发展观,加大对生态农业推行的支持力度,从而调动农业生产者推行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胡平波 . 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的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 12 ): 94-106.     [2] 高文智,陈健,韩福丽,等 . 黑龙江省共享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策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 [J]. 林业经济, 2018 , 40 ( 12 ): 60-63 , 71.     [3] 何琼,杨敏丽 . 基于国外循环农业理念对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 [J]. 世界农业, 2017 ( 2 ): 21-25 , 36.     [4] 雷仲敏,张梦琦,李载驰 .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研究——以青岛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为例 [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 33 ( 3 ): 8-12 , 28.     [5] 于法稳 .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 5 ): 19-34.     [6] 康晨远 . 海归青年的有机农业梦——访安徽省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平东林 [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 ( 12 ): 27-28.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