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之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的是早期胃镜检查方式,检查后对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是1.21±0.34d、6.24±0.91 d、2.65±0.12d,各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均高于对照组,数据资料分析可知,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几率是4.4%,对照组再出血发生几率是8.9%,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观察组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取早期胃镜检查方式,优势明显,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消极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值得借鉴实施。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部位与置管成功率、出血量、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至12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二科收治的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和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新生儿置管成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出血量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上肢静脉置管组、操作耗时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置管时,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置管后时间的增加,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呈降低趋势,且置管后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送管困难、置入过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下肢静脉置管组中未发生置入颈静脉、返折腋静脉等情况。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有利于提升置管成功率,减降低出血量以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舒适度明显优于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

  • 标签: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置管部位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