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痴呆患者主要照料者的焦虑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20例痴呆患者的主要照料者,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照料者和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测量主要照料者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12份。212名主要照料者的HAMA评分为(7.45±2.86)分,焦虑发生率为55.19%(117/21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按照回归系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患者医疗支付方式(自费、医保)、患者是否伴有精神症状、主要照料者有无支持、主要照料者受教育程度、主要照料者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倾向、患者MMSE总分、患者ADL总分,其均是主要照料者焦虑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共解释了主要照料者焦虑状况总变异的33.3%(F=8.512,P<0.001)。结论痴呆患者照料者中焦虑发生率高,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具有神经质倾向、教育程度高、无社会支持的照顾者,关注照顾对象的医疗费用以自费支付为主、患者ADL能力受损、患者MMSE总分越低、患者伴有精神症状等独立影响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改善照料者的焦虑状况。

  • 标签: 痴呆 照料者 焦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对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概念、理论背景、基本理念、核心技术、具体流程及其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焦点解决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抑郁症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积极应对治疗,构建早期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并发症。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住院行介入治疗的126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心理弹性量表行问卷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心理弹性总分:(55.70±18.39),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屈服应对,NIHSS评分,收入是心理弹性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关注心理状态,针对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积极应对,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程,促进康复。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肠道菌群改变、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优势菌敏感性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急性组(15例)、慢性复发组(35例)和慢性持续组(27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粪便菌群结构,并用平板计数其菌落数量,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优势菌群数量及优势菌药物敏感率间的关系。结果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大肠埃希菌株数、双歧杆菌株数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58.648、31.624、61.372,P均< 0.001)。大肠埃希菌计数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比值比较:急性组高于慢性复发组(t = 2.205、P = 0.032;t = 6.422、P < 0.001),慢性复发组高于慢性持续组(t = 3.515、P = 0.001;t = 7.477、P < 0.001),慢性持续组高于对照组(t = 4.450、P < 0.001;t = 15.257、P < 0.001);双歧杆菌计数比较:急性组低于慢性复发组(t = 6.197、P < 0.001),慢性复发组低于慢性持续组(t = 14.033、P < 0.001),慢性持续组低于对照组(t = 8.062、P < 0.001)。急性组、慢性复发组和慢性持续组可能细菌感染(优势菌)率依次降低,分别为66.67%(10/15)、8.57%(3/35)和14.80%(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87、P < 0.001)。优势菌中占比较大(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敏感抗菌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万古霉素,其敏感率均为100%(9/9和5/5),其次分别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77.78%(7/9)和80.00%(4/5)。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和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46.780、196.452、164.628、P均< 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10与大肠埃希菌株数呈负相关(r = -0.782、P = 0.001),与双歧杆菌株数呈正相关(r = 0.583、P = 0.031),TNF-α和IL-6与大肠埃希菌株数均呈正相关(r = 0.801、P = 0.001,r = 0.634、P = 0.012);与双歧杆菌株数则呈负相关(r = -0.487、P = 0.046,r =-0.508、P = 0.044)。IL-10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率呈正相关(r = 0.672、P = 0.005,r = 0.704、P = 0.001);TNF-α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率呈负相关(r =-0.615、P = 0.008,r =-0.528、P = 0.038);IL-6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率呈负相关(r =-0.597、P = 0.017,r =-0.685、P = 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状态不同,其肠道菌群占比和敏感抗菌药物不同,与机体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敏感性 相关性